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学龄前 > 心理

正确疏导使孩子不再逆反

正确疏导使孩子不再逆反

  现实生活中妈妈们常有这样的感受: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脾气越来越犟了,刚要说孩子几句他就十分厌烦,想让孩子这么做他偏那么做,不想让孩子那么做他偏与你唱反调。这就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在作怪。

  所谓逆反心理,严重的表现就是有意不听家人或老师的话。大人不让做的他偏要做,大人让他做的他又偏不做;明明知道是对的也不听,故意和大人对着干。逆反心理如果引导、处理不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李西闽是个9岁的小男孩,外表文静,可在家里,他会骂人、打妈妈,甚至吃报纸。妈妈去咨询教育专家,说:“刚发现他吃报纸时,全家人都很吃惊,反应很强烈,都争着说哎呀宝贝不能吃不能吃,可你越急,他越吃得欢,两年来,家人都愁坏了!”

  专家说:“这就是孩子逆反心理的表现,也许看到家人急,孩子会觉得高兴、痛快。看到他吃纸,家人不要表现得大惊小怪,要试着顺着他,就说,吃吧,吃吧,你觉得好吃你就吃,要装出无所谓的样子,孩子看到你这样,一吃不好吃,他也就不吃了。”

  听专家这么一说,妈妈就试着这样教育李西闽,果真有效。上述案例很值得我们学习。叛逆是一种极端的逆反心理。有了这种心理的孩子,经受不了批评、挫折和压力。本能地任性胡来、我行我素,根本就不辨是非、不识好歹,只要有悖自己的意识,就要对抗,这就是叛逆性格的行为逻辑。

  一般而言,叛逆是孩子生命周期发展的必经阶段。对叛逆的孩子,不主张使用强压的做法。这种做法,虽然能显示妈妈的威风,却会在孩子的心里造成更大的阴影,从而激起孩子更甚的叛逆心理。

  【妈妈应该这样做】

  要消除上小学的孩子的逆反心理,妈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

  有些妈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认为孩子理所当然应该听妈妈的,他们习惯于对孩子居高临下,喜欢对孩子发号施令,要求孩子对自己唯命是从,孩子稍有些不顺从,稍有些异议,便采取高压政策把孩子的嘴堵上。但是这些妈妈忘了,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他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他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简单地服从和遵守妈妈的命令,当他认为自己对的时候,他会坚持己见,当他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妈妈公平待遇的时候他会逆反。因此,要想减少孩子逆反行为的发生,妈妈必须改变原有的做法,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上,像对待朋友一样与孩子沟通交流。

  2.冷静处理孩子的逆反行为。

香香是个特别淘气的孩子,每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又哭又闹。妈妈脾气不是很好,每当香香哭闹的时候,妈妈就十分心烦,很想打香香一顿。但是,妈妈总能在关键时刻克制住自己。既然不会打香香,妈妈就扔下香香一个人哭闹。过一会儿,等香香一个人哭闹得没意思了,妈妈的气也消了。妈妈就会回过头来跟香香讲道理。上小学的孩子一般不太懂得控制自己,当他对大人的管教不服气时,他可能会情绪比较激动,可能会冲大人发脾气,可能会有过激的言语和行动,这时妈妈千万不要跟着孩子一起急,要想办法控制住孩子的情绪,可以先把事情暂时放一放,让孩子看一会儿动画片,出去与小朋友玩一会儿,或者呆在房间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孩子的气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等到孩子心平气和之后再来和他说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