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学龄前 > 教育

父母们养孩子需要注重方法

父母们养孩子需要注重方法

现在,很多八零后九零后也都成为了父母,面对如何养孩子可以说是经验不多。很多家长觉得,我教育孩子,劲也没少费,为什么就是不见成效?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对孩子生长规律缺乏了解,养孩子需要注重方法。那么究竟该注意什么哪?

比如,一岁的孩子闹,家长认为他在跟自己作对,或者认为是在要挟自己。其实,孩子只是遇到了完全陌生的情绪,不会表达而已。你可以逐渐去教他表达,国外甚至有人教婴儿使用手语,帮孩子沟通。

两岁孩子闹,常是因为他既渴望独立做事,同时能力有限又做不好,导致有焦虑情绪。两岁是个小叛逆期和各种敏感期并存的年龄。他现在的闹,在两三岁期间还会多次出现,但只要您现在态度平和地跟孩子理性、正向沟通,那么到4岁,孩子的情绪管理就会做得比较好了。

再如,两三岁的孩子,看到妈妈手破出血了,漠视走开,妈妈顿时悲从中来,觉得孩子不知心疼自己。其实不必伤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看到不幸,会表现出好像自己同样在体验痛苦一样,这是一种移情式唤醒。他们会用离开、漠视,甚至攻击对方,来缓解自己的这种不适。随着孩子长大,他才逐渐能做到把这种共情体验,转向对痛苦者的关心和帮助。

再比如,有些幼儿家长常说孩子不虚心、逞能。其实孩子这样的表现很正常。研究发现,3至5岁的幼儿,通常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他们常觉得自己似乎什么都能胜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在这个时期需要学习大量技能,他们的这个心理特点,恰恰是为了让他有学东西的自信!

婴儿期会吃手;1岁多胆小黏人、喜欢微小东西,喜欢钻进小空间;2岁爱说反话什么都不行不好、故意尿裤子、生气了会趴地上打滚;3岁有小脾气、开始享受玩伴;4岁喜欢说臭粑粑、爱比谁大谁小、不认真听讲、不虚心学习、总被告知专注力有问题;5岁话多、爱交往;6岁小叛逆;7岁怕黑怕鬼;8岁在意同伴评价;12岁、18岁独立;20岁放纵折腾。

由上可知,孩子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有着不同的行为习惯,这些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正是这个时候孩子的一个学习成长过程。而很多父母却不明白孩子行为所包含的内容,所以教育孩子往往成效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