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学龄前 > 教育

培养教育新方法

培养教育新方法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有了许多新的面孔,身边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这时的孩子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模仿能力较强,这就需要家长们配合小朋友给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良好环境。我认为外在这个时期的孩子培养教育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培养良好的身体,为儿童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1.1营养均衡

学龄前这一阶段的儿童,器官迅速发育,腿长得很长,需要足够的蛋白质供给;矿物质钙、磷、铁、锌、碘及其它微量元素有利于骨骼的发育、血细胞的形成及机体各部分的代谢。对5岁以上的儿童来说,维生素族,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的需求量相较幼儿也大得多,都接近成人标准。

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主要方法是将一天三顿主食做好而避免零食和偏食,如两顿饭之间的间隔太长时,可以有规律地给予少量小食。糖对儿童的味觉特别有吸引力,尤其是幼儿。在进食量或胃口不理想的情况下,特别需要节制,以免影响正常的食欲。甜品宜放在餐后,而不是餐前。

有的父母父母总认为孩子吃少了,于是进食有时是强迫的、被动的,有时又是连哄带骗的。还有时父母不顾食物的营养价值,只要孩子肯吃,特别是零食,一律尽量满足。这可能造成两种后果:一是孩子挑食和胃肠道消化能力紊乱,主要食物减少,发育不佳;另一种情况是摄入过多营养,甚至有发生儿童肥胖症的危险,而且坏的饮食习惯一旦形成,需要耐心加以纠正。

1.2体育锻炼

体育通过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如走、跑、跳、攀、登等,使儿童的骨胳、肌肉和各种脏器得到锻炼,提高适应能力和各种功能。同时,体育活动还能够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儿童参加锻炼的 种类越多,身体的发展就越全面,身体的协调性就越好,成动作时就越轻松自如,而且,还有利于学习掌握新动作、新技能。

但是在体育运动中也有些要注意的,比如儿童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持续的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要适当,不应超过身体的负担能力;不应过早地让儿童进行专项训练;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并要有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此为,还需注意观察儿童体育运动后的身体反应,并询问儿童少年锻炼后的自我感受,以锻炼后精神状态良好、没有疲劳积累、没有不良感觉(头晕、恶心、食欲下降、睡眠不好等)为宜。

2注重品德教育,促进儿童健康人格发展

学龄前儿童的情绪、情感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皮层下中枢的活动仍占优势,故此期儿童的情绪易激动、不稳定,情感也具有易变性和富有冲动性,情感和情绪的受调节性差,成人有时不得不用转移的方法消除他们的某种消极情绪。到学前晚期,随着儿童内抑制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逐渐增强,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才逐步增长起来,并能多少有意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甚至控制情感本身。

学龄前儿童对事物认识水平比较低,许多抽象的道理还不能理解,只能够了解比较直接的、简单的是非标准,并且能够培养一些待人接物的初步行为习惯,如礼貌、善良、诚实等。成人的不断教育和要求以及儿童所参加的集体活动,都有利于儿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冲动性。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模仿性强,社会上许多事情都会不知不觉影响他们,如不主动地进行教育,儿童则会自然而然地学会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品德教育要靠成人细致地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儿童的全部生活中去,绝不是仅靠说教、讲大道理所能奏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