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孩子被欺负的原因,不要盲目判定
孩子初次离开家庭,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幼儿园里有很多可爱的小朋友,大家在幼儿园阿姨的关心下健康的成长,伙伴们一起做游戏,其乐融融,可是总会出现这样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几个调皮的小伙伴时不时地会欺负弱小的朋友。而且这种现象发生的频率有时还不低。
孩子间的肢体冲突真的适合用成年人理解的“打”、“欺负”来定义吗?
怎样才算被“欺负”?
除了关注自己孩子吃亏与否,我们关注了谁更有“理”了吗?
我们来定义自己的孩子被“欺负”,能客观而理智吗?
孩子总被“欺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总被欺负和我们的教养方式有什么关系?
什么情况下要忍耐,什么情况下能还手?还手可以打哪儿,轻重如何掌握,孩子真有能力去把握吗?等等
不要轻易去定义“欺负”与“打”
对于年幼的孩子,肢体冲突的原因往往由于缺乏恰当地表达情绪情感的方式和能力。这时,家长最好不要轻易定义孩子爱“打人”或总被“欺负”,只要耐心地多通过示范、游戏、故事等方式,去教会孩子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情绪情感,注重培养孩子宽容、谦和的品质,以及必要的规则和礼貌,发展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会性,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认知能力的提高,生活经验的积累,问题自会解决。而这个阶段,父母的过度关注,纠结于“打”与“被打”,“欺负”与“被欺负”,只会把孩子成长过程中阶段性的正常表现强化成问题,适得其反。
正视孩子总被欺负的原因
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总被欺负,很多父母咨询时常常把原因归结为自己的孩子过于善良、宽容,似乎只有霸道、凶狠、凡事计较才能不被欺负。那我要问,玄奘勇敢,他不善良吗?勇敢和善良并不矛盾。孩子总被欺负,更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安全感、自信心和社会性,无关善良。很多时候,我们有意无意地去做错误的归因,其实只是来推卸自己的责任。多想想日常的生活中,教会了孩子多少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方法和与人交流的社会技巧,我们是否通过示范、游戏、故事等形式发展了孩子相关的品行和能力。如语言、主动接近别人、谦让、包容、礼貌、规则、运动能力、确定分工、主导、妥协等等
那些总是被欺负的孩子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我们多少都会看到:简单粗暴,甚至用暴力以大欺小;过于严厉苛责,孩子缺乏自信,软弱、孤僻、事事退缩;没教会孩子表达情绪的方法和与人沟通的技巧;溺爱娇惯,孩子霸道、没礼貌,缺乏规则意识,不懂谦让和妥协等等。所以,如果自己的孩子总被欺负,不要责怪孩子善良、谦让,或懦弱、胆小,检讨一下自己的教养方式,给了孩子多少安全感、自信心?是否足够的重视,并投入精力去发展了孩子的情绪能力和社会性?
我曾经写过一条微博:
当孩子争辩时你训他没规矩;
坚持己见时你批评他任性;
好奇探索时你指责他破坏;
当你习惯了用否定来打击孩子的自信;
用打骂来摧毁孩子的安全感;
用听话、服从来定义好孩子,
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一个在家被你欺负惯了的孩子在外不受欺负?
孩子被欺负怎么办?
我个人是不主张去教授孩子在发生冲突时是该忍让还是还手。一方面,孩子那一刻的反应不是能教出来的,是靠本能、性情品格、认知能力、生活经验、表达能力、自控力等叠加到一起做出的反应,是父母日常教育结果在孩子身上的综合体现。另一方面,一味的要求孩子忍让会让他变得于是软弱、退缩,而一味的鼓励孩子还手只会增加他的攻击性。而无论是忍耐还是还手,当孩子认为只有一种方式是对的时,往往会让自己缺少灵活性而不知所措。
-
怎样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 五招让宝宝“能说会道”有很多的家长朋友说邻居家或者朋友家、亲戚家的宝宝好会讲话,特别的讨人喜欢,而自己家的宝宝却沉默不语,怎样都不肯多说话,其
-
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让孩子拥有良好习惯的方法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让孩子长大成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众多家长对孩子的期盼,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那么在孩子小的时候要进
-
怎样开发孩子的智力 让孩子更聪明的方法孩子的智力虽然存在先天性,但是通过后天培养也可以获得提高,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可以使用一些方法来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
-
孩子的20个坏习惯,你知道几个?在三字经中,开头便是“人之初性本善”,这代表着孩子在成长期还不能充分理解对与错的定义,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进行正确的引导
-
怎么教孩子游泳 只需简单五步骤怎么教孩子游泳呢?说到游泳,这是一项很好的本领,一些家长不会游泳,所以特别想教孩子学会游泳,但是自己不会游泳能不能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