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认识能力的5大特点
在学龄期间的宝宝,应该让他们多学点知识,这样才能对以后更有利,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宝宝的认识能力呢?专家说这得从5个方面来说,其中包括:培养宝宝的感觉知觉、培养宝宝的想象力等等。
父母应知道,儿童的认识能力具有哪些特点:
1、从感觉和知觉来看,三、四岁的儿童还不能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观察,他们感知的是事物的外表,喜欢观察具。体的、突出的、鲜明的东西。只有到了五、六岁的时候,才逐渐具有目的性:才能逐步地按照预定的任务和成人的要求,有意地进行感知和观察活动。
2、学前儿童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形成。有人曾经作过这样的实验:带小班和大班的幼儿到动物园去观察“狼和狐狸”。老师先向幼儿提出了观察任务,要他们注意狼和狐狸在外形上有那些区别。刚到动物园的时候,由于周围有许多吸引孩子兴趣的动物,许多孩子立刻把注意集中到喜欢嘻戏的猴子身上,无意中忘掉了观察“狼和狐狸”的任务。虽经老师重复提出要求,小班儿童仍不理会,不愿离开猴笼,大班儿童在老师的引导下,比较能够控制自己,有意地把注意转移到观察“狼和狐狸”身上,继续执行原定的观察任务。
3、学前儿童的记忆带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和无意性。凡是与儿童生活有直接联系的、印象鲜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具体事物,他们就容易记住。如儿童过生日,过“六·一”节等。单纯以记忆作为一种专门的有目的的活动,他们就感到有困难,特别是小班儿童的困难更大。例如,要小班儿童复述《披着羊皮的狼》的故事,多数儿童都感到记不住,讲不出来。这是因为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儿童不能有意地集中听,有的在玩手巾,有的在牵衣角或是看别的东西。心理学研究说明,凡是要记住什么事情,必需先要注意那个事情。记忆是永远离不开注意的。小班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随意集中,当然就记不住所听的故事。中班和大班的儿童情况就不同了。他们能逐步地做到有意地记。例如老师在讲“披着羊皮的狼”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就听得很认真,基本上能够把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复述出来。学前儿童的机械记忆比较强,而意义记忆则比较差。例如,三、四岁的儿童能背诵毛主席诗词五、六首,五、六岁的儿童能背诵唐诗十多首。尽管他们对这些诗词的内容和意义还不理解,但是,只要通过多次练习就能记得住。如要他讲出这些诗词的内容和意义那就感到困难了。
4、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是: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正在发展。学前儿童的无意想象表现在主题多变化。例如小班儿童在绘画时,一会儿画一个人,一会儿又画一匹马,在小马上偶尔加上一些阴影线条,就可能变成蝴蝶了。小班儿童的想象有时与现实分不清,如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时,扮演“猫”的小朋友常常把扮演“老鼠”的小朋友的手咬出血了。这个阶段儿童的想象还具有特殊的夸大性。他们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节。例如一个幼儿画一头奶牛,他把牛的奶头画得比牛头还要大。这时幼儿的想象并不指向于一定的目的,而是以想象过程本身为满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想象的,有意性才逐渐增加,并能服从一定的目的。例如大班儿童玩“开汽车”的游戏时,他们的想象是围绕主题进行的。先是用凳子、椅子等搭成“汽车”,驾驶室在前头,车厢在后头,然后分配角色,有的当司机,有的当售票员,有的当乘客等等,这些想象都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
学前儿童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才开始发展。小班儿童的再造想象基本上是模仿成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动作,如切菜、做饭等。大班儿童想象的创造性有了显著的增加,他们能把过去接触过的事物在大脑里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来,例如在复述童话故事的时候,不是一句一句地重复,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和丰富故事的某些情节。
-
怎样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 五招让宝宝“能说会道”有很多的家长朋友说邻居家或者朋友家、亲戚家的宝宝好会讲话,特别的讨人喜欢,而自己家的宝宝却沉默不语,怎样都不肯多说话,其
-
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让孩子拥有良好习惯的方法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让孩子长大成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众多家长对孩子的期盼,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那么在孩子小的时候要进
-
怎样开发孩子的智力 让孩子更聪明的方法孩子的智力虽然存在先天性,但是通过后天培养也可以获得提高,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可以使用一些方法来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
-
孩子的20个坏习惯,你知道几个?在三字经中,开头便是“人之初性本善”,这代表着孩子在成长期还不能充分理解对与错的定义,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进行正确的引导
-
怎么教孩子游泳 只需简单五步骤怎么教孩子游泳呢?说到游泳,这是一项很好的本领,一些家长不会游泳,所以特别想教孩子学会游泳,但是自己不会游泳能不能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