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学龄前 > 教育

孩子选朋友一定“择胜择优”吗?

孩子选朋友一定“择胜择优”吗?

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与社会交往能力,在幼儿期“选择朋友”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也很纯粹,他们选择朋友的原因、对待朋友感情的深浅与家长的期待有的时候并不吻合,甚至是完全不同的。这个时候,为人父母,我们会怎么做呢?

家长们为孩子甄别小伙伴都是择胜择优,希望小朋友之间好的行为与习惯能够相互促进,这是家长们共同的期望,然而生活中我们既不能主观判断的孩子的“好坏优劣”,也不能将所有我们眼中的“坏孩子”严格地区分在警戒线以外,不让自己的孩子与他们接触。成长中,可变的因素很多,今天的“坏孩子”不会永远“坏”下去,好孩子也有可能误上“岐途”,所以小伙伴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家长的及时引导更显关键。

木木是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虽然只有三岁,但个子长的很高,小身板壮壮的,像个小小男子汉。木木有些任性,缺乏独立性,在家里一直是老人带着,分离焦虑的现象比较明显,因此还没有上幼儿园。妈妈给他报了思维训练的课程,希望在智力开发的同时,通过小班授课的形式与老师的耐心引导能够让他逐渐适应群体生活,然后再送入幼儿园。

萍萍是个漂亮的小姑娘,还不到三岁,非常的独立、自主,第一天上幼儿园都没有哭,还常常像个大姐姐一样安慰班里的小朋友。

个性完全不同的木木和萍萍在思维学校被排在了一个班级里,他们每周会见一次面,一起上两节思维课。木木不能离开奶奶,所以奶奶便坐在木木身后陪着他上课,原本经过适应期,木木在老师和小朋友的帮助下是可以离开亲人独立上课的,但是第一次尝试就以失败告终了。因为奶奶刚刚离开教室,木木就变得很不安,又哭又闹,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安慰他,还特意安排萍萍和木木一起完成训练目标。

木木在小伙伴的帮助下,刚刚平复了情绪。走廊上的一阵吵闹声,又分散了他的注意,原来木木妈妈和萍萍妈妈吵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