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学龄前 > 教育

孩子家务劳动少有哪些坏处

孩子家务劳动少有哪些坏处

  缺少的不仅仅是劳动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所作的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此外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专家们分析说,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这一调查结果证实了家务劳动与孩子成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也启发我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认识家务劳动对孩子的作用。

  孩子家务劳动缺乏至少存在以下弊端:

  其一,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劳动的态度、对劳动人民的态度是品德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而这种教育不是仅仅靠理论的说教,更多的是孩子通过自身对劳动的体验而产生的。一些孩子没有最基本的劳动锻炼,不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假如孩子不自己洗衣服,就不可能理解大人洗衣服的辛苦,也就不会注意保持衣服的清洁,即使大人告诉他一百次,他仍然不去注意。所以由于劳动的缺乏而导致不珍惜所拥有的物品、看不起体力劳动、看不起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人民等问题十分普遍。

  其二,对孩子来说,劳动实践是学习知识,了解、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孩子日常的家务劳动锻炼缺乏,必然会失去这种难得的学习的机会。在他们的记忆中只有书本知识,而没有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的体会,也很难在学习、实践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其三,孩子的劳动习惯与自理、自立能力是连在一起的。相关分析表明:家务劳动时间与儿童的独立性显著相关,即儿童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不能设想一个孩子没有劳动的机会,在家里什么活儿都不干,在离开父母的时候能完全独立地生活,独立于社会,因为任何劳动毕竟不是有了正确的认识就可以胜任的,它需要经过一个由生到熟,由简到繁的实践锻炼过程。

  其四,孩子家务劳动缺乏,便体会不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对父母为家庭、为孩子的付出不以为然。这就在无形之中为亲子之间的体谅和沟通设置了障碍,也使得父母终日辛劳而不得解脱,更难以得到孩子对父母的应有的情感上和实际生活中的回报。这不仅仅使我们所期望于孩子的、我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随着岁月的推移,甚至会使我们做父母的失落感逐渐增强,乃至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