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培养孩子的好性格
宝宝年龄小,可不是他要什么就必须得到什么的理由。
我们往往一听到宝宝哭,自己心里就先发慌,习惯于将孩子的哭声当成命令,如果成人不那么冲动,孩子也会慢慢学得平和起来,把有期限的等待看成是自然而然;并且,因了心中的向往和期盼,迟到的收获更能令孩子欣喜若狂。
身为大学教育系学前专业的教师,梅舒深谙对女儿梦梦的要求,她呼应起来总是慢半拍,即便是在梦梦两三个月大的时候,女儿的哭声也不会让她立刻冲到小床前,而是巧妙地先在房间里弄出点动静,示意妈妈就在不远处,一分钟后再到女儿跟前;稍大一点,女儿去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碰了“钉子”,梅舒也特别沉得住气地等她哭完再讲道理;至于梦梦在外面要买玩具和吃的东西,梅舒多半不拒绝也不立即答应,而是顺势提出一些条件,少则一会儿、多则几天后实现愿望。因为有了期待,梦梦实现了愿望后会表现出异常地奋。
如今,四岁的梦梦显得比同龄的孩子有耐心。一天,幼儿园老师发给小朋友每人一个卡通形状的棒棒糖,样子可爱极了。孩子们拿在马上就想吃。这时老师对孩子们说:“谁能等到老师回来再吃,就奖给他一张天线宝宝小贴片。如果提前吃了,就得不到了”尽管嘴里说着“我也要天线宝宝”,但老师一离开,一些孩子就忍不住了;等到老师回来,只有包括梦梦在内的三个孩子的棒棒糖原封未动。当然也只有这三个孩子拿到了小贴片。
爱心“毒药”
现在的孩子不缺吃的、不少玩的,可见到自己没有的或想要的东西就得立刻拿到手、吃到嘴,脾气一个比一个急,想法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地往外冒;而人们日渐鼓起来的腰包,快节奏的、近似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加速了成人的性子,也唆使他们无条件地满足家中唯一宝贝的愿望。然而,面对父母的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孩子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思维“定势” :我要什么马上就能有什么。孩子欲望的沟壑似乎越来越深、越来越宽,父母的爱和关注把孩子变得越来越贪心。
任性在一个个满足中滋养
就像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对已为父母的人说的那样:“你知道用什么办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他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其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结果,使你迟早有一天因为无能为力而表示拒绝。但是,由于他平素没有受到过你的拒绝,突然碰了这个钉子,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感到痛苦。”
父母的爱心,造就了孩子的任性。如此,孩子一旦离开了家庭的圈子,受打击、遭挫折就成了家常便饭,他们事事都不顺心,觉得好像人人都有意跟他们过不去,对孩子的身心会产生不良影响,他们又不能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总是与周围的人和事处于一种对峙状态,时间长了,就很可能酿成心理疾病,如忧郁、偏执、狂躁等。
我们往往一听到宝宝哭,自己心里就先发慌,习惯于将孩子的哭声当成命令,如果成人不那么冲动,孩子也会慢慢学得平和起来,把有期限的等待看成是自然而然;并且,因了心中的向往和期盼,迟到的收获更能令孩子欣喜若狂。
身为大学教育系学前专业的教师,梅舒深谙对女儿梦梦的要求,她呼应起来总是慢半拍,即便是在梦梦两三个月大的时候,女儿的哭声也不会让她立刻冲到小床前,而是巧妙地先在房间里弄出点动静,示意妈妈就在不远处,一分钟后再到女儿跟前;稍大一点,女儿去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碰了“钉子”,梅舒也特别沉得住气地等她哭完再讲道理;至于梦梦在外面要买玩具和吃的东西,梅舒多半不拒绝也不立即答应,而是顺势提出一些条件,少则一会儿、多则几天后实现愿望。因为有了期待,梦梦实现了愿望后会表现出异常地奋。
如今,四岁的梦梦显得比同龄的孩子有耐心。一天,幼儿园老师发给小朋友每人一个卡通形状的棒棒糖,样子可爱极了。孩子们拿在马上就想吃。这时老师对孩子们说:“谁能等到老师回来再吃,就奖给他一张天线宝宝小贴片。如果提前吃了,就得不到了”尽管嘴里说着“我也要天线宝宝”,但老师一离开,一些孩子就忍不住了;等到老师回来,只有包括梦梦在内的三个孩子的棒棒糖原封未动。当然也只有这三个孩子拿到了小贴片。
爱心“毒药”
现在的孩子不缺吃的、不少玩的,可见到自己没有的或想要的东西就得立刻拿到手、吃到嘴,脾气一个比一个急,想法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地往外冒;而人们日渐鼓起来的腰包,快节奏的、近似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加速了成人的性子,也唆使他们无条件地满足家中唯一宝贝的愿望。然而,面对父母的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孩子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思维“定势” :我要什么马上就能有什么。孩子欲望的沟壑似乎越来越深、越来越宽,父母的爱和关注把孩子变得越来越贪心。
任性在一个个满足中滋养
就像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对已为父母的人说的那样:“你知道用什么办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他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其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结果,使你迟早有一天因为无能为力而表示拒绝。但是,由于他平素没有受到过你的拒绝,突然碰了这个钉子,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感到痛苦。”
父母的爱心,造就了孩子的任性。如此,孩子一旦离开了家庭的圈子,受打击、遭挫折就成了家常便饭,他们事事都不顺心,觉得好像人人都有意跟他们过不去,对孩子的身心会产生不良影响,他们又不能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总是与周围的人和事处于一种对峙状态,时间长了,就很可能酿成心理疾病,如忧郁、偏执、狂躁等。
相关文章
-
怎样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 五招让宝宝“能说会道”有很多的家长朋友说邻居家或者朋友家、亲戚家的宝宝好会讲话,特别的讨人喜欢,而自己家的宝宝却沉默不语,怎样都不肯多说话,其
-
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让孩子拥有良好习惯的方法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让孩子长大成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众多家长对孩子的期盼,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那么在孩子小的时候要进
-
怎样开发孩子的智力 让孩子更聪明的方法孩子的智力虽然存在先天性,但是通过后天培养也可以获得提高,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可以使用一些方法来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
-
孩子的20个坏习惯,你知道几个?在三字经中,开头便是“人之初性本善”,这代表着孩子在成长期还不能充分理解对与错的定义,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进行正确的引导
-
怎么教孩子游泳 只需简单五步骤怎么教孩子游泳呢?说到游泳,这是一项很好的本领,一些家长不会游泳,所以特别想教孩子学会游泳,但是自己不会游泳能不能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