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学龄前 > 教育

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

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长辈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最高贵的感情。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德。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衡量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标准,它体现了最根本的人性和道德观念。“孝道”的时代传承,也确实为促进社会稳定、保障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解决了几千年没有社会保障时期的养老问题。而以之为支撑的宗法制,更成为华夏子孙世代传承的精神支柱。

  “孝”的核心内涵就是爱敬长辈。家庭内的孝,是指赡养父母,衣、食、住、行、思想上照顾老人,尽人子之责。家庭外,家庭宗亲长辈、外戚长者,还指社会上所有长辈。所以孝的内容不仅仅是实现长辈的愿望,力求上进、实现人生价值、最终报效民族和国家更是孝的表现。孝道是民族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几千年沿袭的做人准则,也是中华文化的本源之一。11岁的朱洪山从小在外婆家长大,与外公、外婆感情很深,去年6月,外公去世了,外婆被接到他家来住,可后来听说家人要把原来的老房子卖掉,外婆说什么也不愿意。家人无奈只好随她搬回原来的房子居住。小洪山看到妈妈及其他亲属都忙于生计,顾不上陪伴老人,在一次家庭会议上,小洪山自告奋勇地替大人承担了陪伴外婆的任务。

  外婆家离他家有一公里左右,他每天放学后便抓紧时间做作业,吃过晚饭后就到外婆家去,干一些提煤、倒炉渣等力气活,还陪外婆看电视、聊天、讲故事、讲笑话,一年多从未间断,使78岁高龄的外婆备感欣慰。

  10月初的一天,洪山偶尔看见外婆与其他老人一起去听健康讲座,其他老人都搬着方便轻巧的小马扎,而外婆却搬着又重又硬的木制方凳,于是他就利用星期六和星期天的时间到附近的农业连队拾花挣钱,给外婆买了一个马扎。外婆心里特别高兴,逢人便说:“我的外孙是个大孝子,这是我的福气呀!”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无孝敬父母的美德,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上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忠诚。因此,妈妈千万不要忽视培养小学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育孩子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新一代妈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