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学龄前 > 教育

如何处理宝宝告状的大学问

如何处理宝宝告状的大学问

宝宝还不到两岁,连说话都不怎么利落,就开始学会告状了。常见他以最佳男主角的面貌、泪眼婆娑地站在你面前,一边眼泪吧嗒、吧嗒地掉,一边嘴里还咿咿呀呀地“告状”。宝宝告状常是各家妈妈闲聊的话题,大家常常当做笑话一笑了之了。而 “告状”并非小事,它说明宝宝正在形成自我的判断力和是非观念。但是,如何处理宝宝告状可是大有学问的哦。

  一、邀功请赏型——自我表现,想从成年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评价

  案例描述:东东今年已经3岁半了,不论在家里还是幼儿园里,动不动就喜欢去成年人那里告状,“老师,乐乐中午不好好睡觉,东东听老师话好好睡觉了”,或者是“妈妈,莉莉出去总爱玩石头,东东听妈妈话从来不玩!”

  东东妈妈对策:表扬东东听话。

  专家建议:

  孩子告状,渴望受到大人的关注和夸奖,是幼儿的一种普遍心理。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老师和父母对听话的孩子一贯是鼓励的。所以宝宝会检举他人,追求自我表现,希望成年人能够对自己肯定。他也许会想“我要是不好好睡觉,老师要发脾气的,老师就不喜欢我了”。一般而言,“表现欲”强的孩子更喜欢告这类状,以示别人不好而自己好。

  针对这类告状,大人们首先要给予肯定,然后对孩子进行提示,说:“东东既然知道中午应该好好睡觉,那下次乐乐再不睡觉的时候东东就提醒一下他好吗?”这也是培养儿童形成正确的判断力和良好的克制力的一个好办法。

  二、检举揭发型——检举他人,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做出肯定

  案例描述:4岁半的小童出去玩,总是能留意到别的小朋友的一些“不规范”行为,比如会经常听到他向妈妈告状:“妈妈,你看那个小哥哥随地扔垃圾”,“妈妈,隔壁的小A总是手脏脏的也不洗手”,“妈妈,幼儿园里的好多小朋友不听老师话”等等。

  小童妈妈的对策:妈妈会赞扬小童能够指出这些问题,并鼓励他不要向那些小朋友学习。

  案例描述:5岁的小P似乎特别注意小朋友与成人父母在行为标准上的差异,总是跟妈妈告状:“为什么爸爸昨晚看球赛那么晚你不管,我要看动画片一过8点就不让?”或者是“为什么吸烟有害,爸爸还总是吸烟?”等等,这时妈妈通常会觉得很头疼,不知怎么解释才好。

  小P妈妈对策:妈妈会敷衍小P说,爸爸这样做不对,妈妈会批评他;或者说,等小P长大了就可以像爸爸那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