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学龄前 > 教育

平常心让你和孩子都快乐

平常心让你和孩子都快乐

一般人总是会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很大的期望,特别是在孩子幼小的时候。虽然孩子生来并不是一张任人摆布的白纸,但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父母常常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来开发孩子的智力,发展孩子的潜能。

  因此昂贵的早教课和益智产品应运而生。这似乎是一个时代潮流,因为不光是中国父母如此。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父母为3~12岁儿童花费580亿美元,比10年前多花170亿美元。

  虽然大家都说父母爱孩子是无条件的,但是根据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金融的逻辑》一书的作者陈志武的说法,家庭其实是最小的社会经济单位,金融交易以人格化的方式在其中进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投资,特别是在长期以来社会尚不能为老人提供健全完善的养老保证的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关怀里面,是一定夹杂着对回报的期待的。这种期待,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潜意识的;可以是物质的,期望儿子发大财或女儿嫁个好人家,也可以是非物质的,比如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既然实质上是经济关系,那么,当然逃脱不了经济规律,那就是投入越大,对回报的期望越高。但孩子毕竟不是股票或债券。生命的发展是充满变数的,孩子是活的,你做足了功课,该花的钱花了,该费的心思费了,孩子却偏偏有可能不按你的计划成长。如果你施加太大的压力,只会影响亲子间的关系,打击孩子的自信,反而影响孩子的发展。

  因此,也许我们应该尝试放弃对高回报的期望,以平常心对待孩子,以平常心做一个父母,让自己快乐,也让孩子快乐。所谓成功是别人眼里的,快乐才是自己和孩子每天都要感受到的。有一个快乐的、允许自由发展和探索的成长过程,才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

  减压措施:

  首先,从经济上考虑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养孩子。

  为自己制定一个独立稳妥的养老规划。看看四周,你会明白养儿防老的概念肯定是落伍了,因此,你需要把一个“成功”的孩子未来可能带给你的物质回报从清单上划掉,可以不妨将孩子的发展目标定得低点,寄希望于他长大不啃老就好。

  其次,想想看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培养智慧、善良、自信、自尊、勇敢、独立、负责任、有爱心、有追求、性格开朗等品质都需要你提供一个舒展、平等、充满爱的环境。如果放弃一味期望孩子出人头地的念头,那么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是不难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