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社会行为上的发育

幼儿在社会行为上的发育

幼儿在社会行为上的发育,1~2岁孩子的社会行为主要表现在与成人和同伴的相互作用中的态度、情感及其行为状况。

1到1岁半:孩子依恋亲人的行为仍发展迅速,若与亲人分离会表现出痛苦和焦虑。喜欢与同伴接近,孩子之间容易互相吸引,常常由于探索而引起摩擦。例如看到同伴的玩具很有趣,也会伸手去摸摸,拿来玩玩。若同伴不肯,就用推、打、咬等方法去夺得,因而常引起摩擦、冲突。

l岁半到2岁:由于孩子的语言进一步发展,行走自如,能接触更多的新事物,进而激起对新事物的好奇和兴趣。有新玩具吸引他时,常会从依恋“人”转向依恋“物”.集中注意力专心玩玩具,此时亲人暂时离开他也不哭闹。孩子是在与“人”和“物”的接受关系中发展社会交往。

孩子之间交往时虽同在一起玩,但互不干扰各玩各的,熟悉以后,会相互观察,互相模仿。例如一个孩子将积木扔在地上,另一个孩子也模仿着扔积木。

2岁时孩子突然出现和成人对着干,表现出对成人指令的反抗和对自己能力的尝试。此时开始要求独立,什么都想自己尝试,常会出现一些执拗和任性的行为。此时期孩子的行为常受到情绪支配,缺乏道德认识,自控能力差,独立性开始萌芽,因此特别需要父母的正确指导和教育,才能使孩子的社会行为获得正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