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意识和能力对于孩子的该如何培养
既然培养孩子“选择”意识和能力是发展自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对”选择”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问题,也应该进行认真的进一步研究。
建议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教育者要帮助孩子提高对自身和客观条件的认识。无论进行什么样的选择,无论是选择目的还是手段,都应该具备对客观事物规律的正确认识,对自身条件的正确认识。因此,从长远说,要想帮助孩子提高选择能力,就必须在提高孩子对自身和客观条件认识上下工夫。
2.教育者在孩子“选择”的三个环节上要加强引导
加强“选择”目标上的引导。
教育者要在具体目标上,为孩子提供相关的主观和客观的情况。例如在孩子选择课外读物上,教育者就应该介绍有哪些可供孩子选择的优秀读物;还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当前在阅读能力、水平上的特点,对相对比较适合的读物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教育者要负责地介绍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情况。例如,孩子选择读物之后,教育者还应该负责任地介绍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比如这本书难字比较多,那本书比较厚,一时难以读完,提醒孩子要有心理准备和相应的对策。
教育者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帮助他树立自信心,选择有挑战性的目标。孩子的选择有不同的动机,态度。有的可能好高骛远,就要帮助他调整,避免最终导致失败;有的又自卑怯懦,则要帮助他建立信心,敢于向自我挑战。
加强“选择”手段上的引导。
教育者帮助孩子根据个人条件,选择有利的手段。比如怎样又快又多又牢地记忆单词,每个人有不同的优势,有的擅长声音记忆,有的擅长图象记忆,有的擅长联想,有的擅长分析。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记忆优势,选择手段,达到牢记单词的目的。
鼓励孩子大胆创造。教育者要引导孩子不要过于拘泥于自己原有的优势,要敢于试验、发现自己的潜在的优势,探索新的有效手段。
加强“选择”结果上的引导。
教育者要引导孩子结合自己选择的结果,总结对事物客观规律的理解。引导孩子从获得的结果中,反思事物客观规律,为今后继续进行正确的选择夯实基础。
教育者要引导孩子分析自己采用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引导孩子从实践的结果,检验出自己使用的方法中,哪些是优点,哪些是不足,总结提高自己的方法。
教育者要引导孩子体验成功,巩固与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最重要的是通过实践结果,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巩固与提高的自信心,使主体性得到发展。
3.教育者要针对不同孩子个性进行辅导
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选择”,而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选择”发展孩子的自主性。
根据这个目的,教育者应该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认真了解和分析每一个孩子,在“选择”过程中经常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每位同学在选择中反映出来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发展变化有各自的特点。选择成功或者选择失败了,要分析每个孩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哪些是客观的原因?哪些是主观的原因?是在哪个环节上影响了结果(选择目标还是选择手段)?随时把自身和客观情况结合在一起分析,在此基础上经常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
孩子不愿意上学怎么办呢孩子在上学的时候一开始出于好奇心是相当的喜欢上学的,但是时间长了,有了宝宝表现得就是不喜欢上育儿园,一说上学早上就不起或
-
孩子不愿意与家长分开怎么办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到了适合入学的年龄之后,就不可能与家长成天待在一起了。但是与家长分开的情况下,有很多孩子都会哭闹不止
-
教你如何培养孩子的宽容心与人相处的过程当中,有一颗宽容的心是十分可贵的,而且也会令自己变得更加有吸引力。所以在孩子出生以后,随着孩子意识不断地成
-
教你培养让宝宝受益的好习惯教育孩子是一件很重要的,而且很有意义的事情,然而很多家长都做不好,也就导致自己的孩子与他人之间有差异。今天在这里,小编就
-
怎样做才能提高孩子的写作业速度让孩子不再磨蹭呢怎样做才能提高孩子的写作业速度让孩子不再磨蹭呢?即使你坐在他旁边,盯着孩子写,一笔一划指导他写,可是孩子写作业依然又慢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