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事件为家长敲响警钟 疫苗禁忌要牢记

乙肝疫苗事件为家长敲响警钟 疫苗禁忌要牢记

近些日子,乙肝疫苗致新生儿死亡的事件让家长们的担忧增加了几分,虽然接种疫苗是最佳的防病的方法,但是接种疫苗也是有风险的,在这里希望家长朋友们要掌握一些常见疫苗的禁忌,这样可以最大化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

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预防接种工作是各国预防控制传染病最主要的手段。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调查数据表明,当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时,即使有传染源侵入,由于大部分易感者接种了疫苗,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机会大为减少,降低了传染病扩散和蔓延的可能性。

1、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一般在出生两天内、1个月、6个月各注射1次,每3~5年加强注射1次。目前使用的多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它可以用于预防所有已知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

正常反应:疫苗接种后,有的人可在针孔处出现短暂的炎症反应,有的人可在接种部位发生轻度的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有的人还可能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上述反应一般在48-72小时消退。

禁忌:发热、患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结核、心肝肾等疾病;体制弱,有过敏史或癫痛者;近期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2、卡介苗

卡介苗采用无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安全有效。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一项可靠措施。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菌疫苗,目的是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一般在结核病病例较多的国家,主张新生儿在还没有感染时接种卡介苗,以便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

正常反应:接种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侵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可用1%龙胆子涂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后结痂,为正常反应。如遇淋巴结肿大,可用热敷处理。如已软化形成脓疱,可用灭菌注射器抽脓,不要切开。如一次抽脓未愈,还可重复抽脓,直至痊愈为止。如已破溃,则愈合时间较长,可扩大创口引流,并同时用异胭肼或对氨基柳酸软膏外敷,每2~3天换敷料一次,这样可缩短治疗和愈合时间。

禁忌:凡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免疫缺陷症或其他皮肤病者均不予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