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走路不可操之过急

宝宝学走路不可操之过急

家长朋友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更聪明一点,各项发育指标都超前一些,学什么都要比别人快一步,其实有些事情不宜早,比如走路就是,千万不能让孩子过早的学习走路,下面就来看看早走路的危害吧!

婴儿运动功能的发育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并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句前人的总结就是真实地反映了小儿运动发育的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过早地让孩子学站立、行走,由于此时宝宝骨骼的骨质还比较软弱,肌肉组织中尤其是下肢及足部肌群比较娇嫩,肌力较弱,再加上刚学走路时姿势会不太正确,使得全身的重量压迫到下肢中,在这种垂直重力的持续作用下,容易造成双腿弯曲畸形,甚至形成“X”形或“O”形腿,不仅影响到宝宝以后的形态健美,而且也不利于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

其实,每个宝宝的发展速度都是不尽相同的,学走路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宝宝1~1岁半学会走路,都算是正常的,不宜操之过急,不能因看到其他同龄宝宝都会走路了便心急地强迫自己家的宝宝也学会走路,而是应该要遵循宝宝的发育节奏,适当地先为他做一些学走路前的准备工作,让他轻松学会走路。

那么,为了让宝宝能更好地过渡到行走,爸爸妈妈应该要事先做好哪些功课呢?

1.满足婴儿期对营养的需求: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有充足的营养作为保障,因此,要注意满足宝宝对营养的需求,食物要全面、均衡,应多吃维生素及钙磷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肉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使儿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减少疾病的发生。另外,当宝宝长到2~3个月之后,要多点带宝宝到户外去晒晒太阳,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添加适量的钙剂和鱼肝油,以使得宝宝的骨骼长得更加健康。

2.根据各月龄发育阶段的特点训练宝宝:在6个月以前,要让孩子学会很好地抬头、翻身,还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学会给宝宝在各月龄阶段做适宜的婴儿体操;到了宝宝8个月左右时,让他学爬行,爬行能够让宝宝全身各系统都达到协调的效果,既能让身体得到锻炼,又可以改善大脑和心脏的血液循环,让身体的重量分散到四肢,减轻腹肌及脊柱的负担,而且宝宝在爬行的时候,会将脖子抬起来,这个动作可反作用于大脑,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到了10个月的时候,再让宝宝学着扶物从蹲到站立,并慢慢掌握到站立的平衡,这样,宝宝也就能慢慢学会轻松走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