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商榷的中国式教育10问题
身在中国,我们从小就接受着中国式的教育,对自己的孩子也灌输着中国式的教育方法,但是中国式的教育方法,不得不承认有很多的弊端,如体罚,缺乏鼓励,溺爱等,这都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健康发育,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中国式教育的十大“硬伤”。
1.动辄体罚。 美国华裔教授曾在《虎妈战歌》一书中介绍了她的中国式教育法: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在美国引起轰动。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一直在父母的控制之下,孩子很难超越父母。与其打骂,倒不如言传身教。家长在家不妨多把时间用在看书上,用家庭氛围给儿女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知道要努力学习。
2.一味溺爱。 溺爱也是中国父母常犯的错误。山东省中山心理治疗与咨询研究中心统计发现,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家庭中,溺爱型家庭占70%~80%。这类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接受,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为其争辩。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家长一要停止溺爱,建立正常的家庭规则;二要分清是非对错,不能盲目满足孩子的要求。
3.物质刺激。 考95分以上,给孩子买电动玩具;考进年级前三,奖励100元钱;帮妈妈洗碗,给5块钱……不少家长喜欢用物质激励孩子,这个方法本身没错,但如果用错了年龄段,用得过度,可能让孩子变得贪婪、唯利是图。对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物质奖励不可缺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逐步增加精神激励,比如多表扬、赞美。
4.只养不教。 瑞典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离婚对孩子可能产生巨大的负面心理影响。只养不教的家庭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冷漠消极、孤独自闭,人际关系敏感,难以交上朋友。这类家长要利用吃饭、睡前等时间和孩子聊聊学校的事,谈谈自己的见闻;还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尽可能抽时间参加孩子的集体活动。
5.意见矛盾。 为了孩子学什么兴趣班这样的事情,不少爸爸妈妈不停地争吵,让孩子无所适从。比如爸爸说考90分就可以去公园,妈妈偏说考95分才行。这类矛盾型家庭在对孩子的管教态度上缺乏一致性,同一行为有时斥责、禁止,有时却宽恕、勉励。长期如此,孩子容易无所适从,做事难以决定,时间长了会出现焦虑情绪,甚至强迫症状。父母双方要统一目标和计划,对孩子态度保持一致,对表扬与批评要有一贯性,不能自相矛盾。
-
流感来袭儿科迎就诊高峰 儿童预防流感的方法其实我们都知道,现在也是流感的高风的季节,那么很多孩子都会被这个疾病给困扰着,那么这样的话也会影响到孩子的一些正常的生活
-
无声世界,AI上阅读,让听障儿童享受无声世界的快乐通过智能小程序帮助听障儿童无障碍阅读,用科技助力听障儿童的语言发展。
-
如何给宝宝安全更换纸尿裤我们都知道只要过着生活中也是吸引很多的新生儿必须要使用的东西的,可是在使用的时候应该要了解清楚,因为纸尿裤的牌子也是各不
-
小儿秋季腹泻分成4个类型一般来说,到了天气非常寒冷的情况下,可能很多小宝宝都会出现一些感冒,咳嗽发烧也是非常正常的,那么如果是小宝宝,经常高烧不
-
怀孕了? 有这些表现就对了!近日,北京一组小道士造型照片在网络上走红,三个小朋友萌态可掬,可爱值爆表。网友直呼:看着他们,心都要萌到化了。三个“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