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为人父母 > 新闻

地震后的心理危机干预要注意些什么

地震后的心理危机干预要注意些什么

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的大地震,是近年来国内继08年后的又一次重大灾害。突如其来的大灾难,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灵都无疑是一场浩劫。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孩子的面庞。看着他们空洞的眼神,残留着害怕和恐惧的光芒。我们要怎样才能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他们亲历了生死一线的巨大灾难,亲眼目睹了同伴的逝去,看到城市巨大的创伤,人们流离失所,到处都是悲痛的景象。这些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东西,全部加诸到孩子身上,这会是多么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


地震后的心理危机干预要注意些什么

心理专家对地震后给孩子做心理创伤治疗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非常中肯,也非常切合实际。

第一、媒体报道和社会宣传时,一定要谨慎,不要过于放大。

并不是所有的人经历过大灾难之后,都一定会留下心理阴影。有些人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比较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地就能自己度过这个难关。事实上大部分人都具有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能够恢复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平衡。对于一些受心理创伤比较严重,自我没有办法完全恢复的人,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心灵困境。

第二、参与救助和救援的人,应该是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

有些人满腔热情,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技术和足够的心理准备,匆匆忙忙地就到第一线去了。结果却因为无法承受巨大灾害带来的压力,成了“二次创伤”的受害者。做心理应急干预的人,应该至少具备以下条件: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面对真实的灾难场景、血腥环境)、此刻自我心理健康(没有类似的心理创伤经验)。参与救助的人,自己也是人,一定要防止因为救人而造成救人者的伤害。

第三、心理危机干预需要时间和过程,绝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

根据灾难发生之后的时间推移,心理危机干预分为3天、7天、一个月等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工作和辅导内容。心理治愈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受灾者具体的指导和关心,给他们鼓励,接纳并处理他们出现的一些烦躁和反社会的行为,这些都是需要救援者事先做好准备的。

第四、这次灾难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一次宝贵的自我反思经验。

引发人们重新思考人生,评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思考人生的问题。对于我们追求的价值和目标,重新考虑和权衡。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明天就离开这个世界,我们能够做到没有遗憾?对父母、对爱人我们是否已经做到问心无愧?经历过这次灾难,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重新去思考这个问题,也许会有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