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为人父母 > 新闻

优生胎教竟始于中国汉代

优生胎教竟始于中国汉代

据专家说,良好的胎教能让宝宝更聪明。因而越来越多的夫妻重视胎教。然而你知道吗?优生胎教竟始于中国汉代。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胎教的发源地是中国。许多古籍中均有记载。例如: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胎病”的论述。

1.你知道胎教的历史起源?

胎教的发源地是中国。许多古籍中均有记载。例如: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胎病”的论述。

到了汉代,各种书籍中出现了大量有关胎教内容的记载和论述,初步形成了胎教学说。这要比希腊学者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胎教观点早一千多年。胎教起源于中国,也得到了外国学者的承认。早在1987年,日本幼儿开发理事会的井深大先生和千叶大学多湖辉教授等人组成的访问团,来我国访问期间,在北京的报告会上,谈到胎教在中国汉代已流传起来,并讲到在朱子的文章中就有胎教方面的东西。而且,井深大先生的一本论述胎教的专著《零岁——教育的最佳时期》一书中也是这样肯定的。

到了宋代,名医陈自明在《妇人大一良方》中就立有“胎教论”,对胎教进行了专篇论述。而到明代,胎教学说更进一步完善起来,成为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学说,并且对清代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例如,清代的陈梦雷等人的编辑《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时,就把历代关于胎教学说的内容汇集在一起,立为“小儿未生胎养门”,列入儿科分卷之首来给以强调。就连清代末期著名思想家康有为的著作——《大同书》中,也有建立胎教院,以培养聪明后代,提高人口质量的主张。

我国古代,除了一些统治者重视胎教之外,一些思想家、教育家、医学家也都很重视胎教。

例如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伟大思想家,他的母亲说过这样一段话:“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即:“我在怀孩子时,席子不正都不坐,肉切不方正也不吃,就是要对孩子实行胎教。”又如三国的魏文帝曹丕,也对胎教的重要作用有其独到之论述。他举例把周成王和汉昭帝在位执政时的政业功绩、个人寿命的长短、作为的大小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强调“胎教”对于培养合格、理想君王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