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惩罚要蘸满爱意
对孩子的惩罚要蘸满爱意呢?可以说我们很多孩子就是在父母的打骂声中长大的,虽然现在提倡不打不骂“爱的教育”,但是父母必须要让孩子感受到管教背后是“爱”,而不能 以“爱”为名满足自己的愿望。在惩罚中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爱,她才会感受到亲情的可贵,希望我们的家长能改变一下惩罚的方式,让惩罚蘸满爱意。一起看看。
代替惩罚的六个技巧及案例参考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
反例:“你再乱拿,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你!”
正例:“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你太鲁莽了,晚上不许看电视!”
正例:“我不喜欢你这样的行为,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
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案例:孩子把从家里带出去的玩具弄丢了
反例:“你怎么又把玩具弄丢了,以后不许你带玩具出去了!丢一次就不给你买一次玩具!”
正例:“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玩具,下次能让它和你一起回家!它被你丢在家外面,它会很难过的。”
4、提供选择: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案例:孩子在看电视不愿意洗澡
反例:“赶紧洗澡,你再不过来,我就关电视了!”
正例:“你是愿意现在洗澡、一会儿听我给你讲两个故事呢,还是现在看电视,洗澡后不听故事直接睡觉呢?你自己来做决定。”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案例:孩子喝完水没有将杯盖盖好,结果手不小心一碰便打翻了水杯,桌子上的书本都浸湿了。
反例:“你看看你干的好事,自己再去买一套书!”
正例:“你看书本都湿了,变得不整洁了,以后喝完水杯盖记得盖好免得再发生今天这样的事情。”
6、 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案例:孩子在都是油的餐桌上玩小汽车
反例:“别在上面玩,都是油!听见没!是不是要我没收才行!”
正例:“桌子上还有很多吃饭洒的汤和油,把小汽车都弄脏了,你要负责把它们洗干净!”
温馨提示:如果在生活中,我们和孩子发生冲突时,不要把精力放在征服孩子上,让孩子对自己的做法无条件接受,而是想办法摸清真相,解决问题,竭力寻找一种让自己和孩子都能接受的方式,即使不得不惩罚孩子,也要让孩子明白这样做是对他的负责,而不是父母的高压政策。我们家长只有更多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让他们明白背后的爱。才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换种方法也许会成就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
对于体罚孩子的几点看法我们都知道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越来越对孩子的一些教育也是非常的厉害了,而且对孩子的体罚行为也是非常抵触的,认为这也是封建的
-
怎样教育孩子比较好 教育孩子最重要做个好人说到对孩子的期望,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聪明最棒,但其实在孩子的教育中,教育孩子做个好人非常重要,否则再聪明、再棒都
-
父母该不该打孩子 父母打孩子的注意事项所有的孩子都具有调皮的一面,只是程度轻重而已,因此面对特别调皮或者不听话的孩子,有些父母会采用“暴力”来教育,但也有父母
-
几种有益孩子成长的惩罚方式几种有益孩子成长的惩罚方式是什么呢?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打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其实打孩子时家长最无能的教育方式,先不说
-
打孩子注意要避开这些部位打孩子注意要避开这些部位吗?我们经常听见一些家长教育孩子动不动就说回家非打你一顿不可,在中国自古以来就信奉“不打不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