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孩子 需警惕罚出心理障碍

惩罚孩子 需警惕罚出心理障碍

虽然说不能一味的宠爱、溺爱孩子,但是也千万不能过度的惩罚孩子,因为粗暴的手段,可能会让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或者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障碍哦!

俗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受到此观念影响,很多家庭至今仍用比较粗暴的手段惩罚孩子。专家提醒,这种教育方法会让孩子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家长们应警惕。

9岁的体校学生“集训时不归队,训话时拍球”,因此被罚跑1个小时,之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结合媒体曾报道的几起老师体罚学生的事件,如在学生脸上刺“贼”字,逼学生吃粪便等,反映出当前我国儿童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古语云:严师出高徒。但有些所谓“严师”却完全不懂正确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因而行为粗暴。有的甚至通过所谓的“严格”发泄自身心理不平衡,这种后果是非常严重和可怕的。

科学的育儿观认为,孩子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采用经常口头表扬、行为表扬和物质奖励,不断培养和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但在某些情况下,惩罚又确实是一种改变儿童不良行为的良好手段。因而教育者有必要学习一点有关惩罚的知识和技巧。

惩罚的方法有多种,宜因时因人因地而异。

例如故意忽视是惩罚的一种方法。当小孩哭哭啼啼时,或者很夸张地哗众取宠时,你可采用“故意忽视”,即对他的哭泣或叫喊视而不见,孩子见自己的行为没有人理会时,会自觉没趣,这种行为过一段时间就会收敛。

又例如“自然结果惩罚”,它一般是对可能出现轻微伤害结果的行为采用的惩罚。一次,年幼的岸英在四合院里玩玻璃,母亲杨开慧看见后欲前往阻止,但毛主席则微笑着拦住了杨开慧。“不幸”终于发生了,小岸英真的给玻璃扎破了手,当毛主席抱起啼哭的岸英问道:“你还玩不玩玻璃?”小岸英说“再也不玩了”。毛泽东在教育毛岸英的时候使用的正是结果惩罚法。当然,对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的行为要立即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