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这7件事毁掉孩子的写作天赋

你知道这7件事毁掉孩子的写作天赋

你知道这7件事毁掉孩子的写作天赋吗?写作对与孩子来说是一件很难得事情,经常听家长们聚在一起谈论孩子的学习,但是最让家长头疼的就是孩子的作文问题,有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甚至让孩子背作文,但是效果依然不好,今天我们就聊聊毁掉孩子写作天赋的几件事,一起学习:

误区一:会书写才会开始写作

写作是自我表现很自然的一种方式,简单来说,会说话就应该可以提笔书写,而文字只是工具。在识字前就可让孩子口述,而由父母记录成文字,再念给孩子听,这会是很有趣的经验。但前提是,整个过程要以游戏好玩的心情进行,切莫勉强或给孩子压力。如果是要送孩子去学作文,则从三年级开始会比较合适。因为这样年龄的孩子已习惯于团体学习,且表达能力较成熟,所认识的字词也大致够基本写作所需,学习过程较不容易产生挫折感。

误区二:读范文对写作帮助最大

对写作帮助最大的,我以为除了阅读,还是阅读。阅读除了可以丰富写作的内涵,对写作技巧的帮助更是毋庸置疑。但我所指的阅读,不是范文,也不只是所谓的优良读物,而是广泛的阅读、大量的阅读。范文容易局限孩子的想象空间,尤其模仿力强、较稚龄的孩子,很可能因为常参读范文,写作变得制式化,未来难以超脱这框架。其实阅读对孩子的帮助不只于写作,它可以增强孩子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受益的不仅是文科,对数理的帮助也出奇地大。在我教过的数千个学生中,只要拥有阅读习惯的孩子,不只写作能力好,在课业方面各科表现都十分优异,几乎无一例外,阅读真的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三:是否真的读懂了书?写篇读书心得看看

在问这问题时,也许我们大人应该先将心比心——如果我们每看完一本书都需要写报告的话,我相信没有一个大人会想阅读的。所以我以为,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心得的书写是分开来的两件事,千万别让心得报告干扰了阅读的乐趣。其实书写心得报告也没那么困难,只要套上公式,写出一篇制式的报告,对高年级以上的孩子应该都不是问题。但是我真的想建议学校的老师们,别急着在孩子组织、逻辑观念还不是那么成熟时,便给予孩子这样的课程,这只会事倍功半或适得其反。

误区四:过于苛责、过于功利化

我们是不是把写作过于“功利化”了?如果我说上作文课是一件痛苦的事,相信包括大人、小孩都不会反对。所以在孩子初学写作时,我们要告诉他们写作就像说话一样,而且要鼓励孩子们用他们的语言,写出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要他们装大人模样、说大人的话语。面对孩子的写作千万别心急,只要孩子愿意写、不断地写。

误区五:手把手教孩子写作

写作应该是人的本能,如呼吸一般自然。时常有父母反映,孩子的作文是他们把着手一句一句念出来才完成的。若不如此,孩子可能坐在书桌前几个小时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把着手教孩子写文章,不是绝对的不可以,只是过程中仍要不时地放手让孩子自己思索。当文章完成后,带着他回头欣赏这篇作品时,可以特别夸奖属于他贡献的辞句或想法,让他在一次又一次的亲子书写中培养自信,而不是依赖。

误区六:先学文法,再学写作

文法虽然有其重要性,但它与写作是两件事。文法的学习是可以增强语文程度,提高在校的国文成绩,但我不认可在孩子逻辑观念尚未成熟前,便给予过于艰深的文法,与其用死记、考试的方式要孩子接受,不如仍是借由阅读从根本提升孩子的语文程度来得更扎实。

误区七:等待灵感的到来

与其等待灵感,不如多去观察。在书写的过程中,有时确实会灵光乍现,思绪奔腾不已。但我以为这所谓的灵感,绝对不是天上莫名其妙掉下来的礼物,而是平时接收、长时间累积下来的资本,在思维触碰到某个范围时,相关的信息便蹦跳出来为你所用。若平时对周遭环境、时令变迁、人情世故均无感,那么就算枯等数日,灵感也不会从天而降的。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分享的关于“你知道这7件事毁掉孩子的写作天赋”的话题,在分享中我们知道写作是孩子的一大难题,都是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的作文提高,已经走入了以上的误区。家长请记住:写作这件事应该是人的本能。写作是很生活的,也是很贴近心灵的,只要识字、只要愿意, 只要多给孩子一点儿空间,孩子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