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的孩子发脾气哭闹时要区别对待

不同年龄的孩子发脾气哭闹时要区别对待

不同年龄的孩子发脾气哭闹时要区别对待吗?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苦恼时束手无策,往往是在孩子的哭闹中放弃原则,满足孩子。其实其实无论是孩子发脾气也好,哭闹也好,都是他们常见的一个表达与发泄的途径,这时候父母采用冷处理是做好的办法。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冷”的程度与方式应该有所区别,不能简单地“一冷到底”,否则容易伤害孩子的安全感。一起看看:

2岁前:安抚,转移注意力,配合非语言帮助孩子理解

比如本文开头案例1中1周岁的孩子,放在一边任他哭闹就是不合理甚至“不人道”的行为。因为这么小的孩子还理解不了逻辑与规则,放在一边任他哭闹,对家长和孩子都是一个考验。家长会因为心疼孩子而左右为难,情绪难免变得焦虑,孩子的安全感也会因此受到挫败,最终只能导致情况变得更糟糕。因此,对于2岁前的孩子,千万别迷信什么“哭声免疫法”:哭就不抱,不哭才抱。

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做法是,将孩子抱在怀里,轻拍和抚摸她的后背,同时可以温柔地对她说:“宝宝很生气对不对,妈妈知道了,妈妈爱你。”不断重复这类动作及语言,通过这种方式安抚孩子,同时利用别的事物转移注意力,通常孩子就能比较快地平静下来。孩子越小,情绪越不稳定,注意力也就越容易转移。

2-6岁:温柔地坚持,适当延迟满足、变通满足

从2岁左右的“第一叛逆期”,到5岁左右的“第二叛逆期”,2-6岁儿童的冲动行为,如发脾气和挑衅是很常见的。有意思的是,愤怒恰好证明孩子的智力在发育,他们并不是“被宠坏了”或者“品性恶劣”,他们只是还没意识到,自己的愿望并非都能立即实现。

所以,当孩子无理取闹时,你可以拥抱他,轻拍抚摸他,用友善、平静的语气和他说话,安抚他的心情,向孩子表明,你接受他的怒气,你理解他的“疾苦',无论怎样,你爱他。你可以一直重复这些动作和语言,但绝不能松口答应他要求。这就是所谓“温柔地坚持”。

当然,对于孩子某一些可以适当满足的需求,你也可以偶尔用延迟满足或者变通的办法,来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比如孩子闹着要吃零食,但零食时间还没到,你就可以安慰她情绪的同时告诉他“现在还不到吃零食的时间,再过一个小时就可以吃了!”或者“今天咱们已经吃过了,要到明天才能再吃!”这就是延迟满足。

如果孩子闹着要买某个很贵的玩具,你可以建议她“哇,那几个玩具看起来好像更好玩哦!好特别的设计啊!宝贝你自己去选一个好不好?”(那几个更便宜)。

6岁以前的孩子通常并不太在意东西的价格,他们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好奇,所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给她其他的替代选择,这就是变通满足。

在处理孩子的无理取闹时,冷代表的是“原则”,热代表的是“安抚”。

2-6岁这个阶段是孩子多项心理品质塑造与形成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注意“冷热”均衡,冷中有热、热中有冷,不能简单一冷到底,伤害孩子的安全感。所以开头的案例2中提到的3岁半小女孩的处理,就应该更多地遵循这个原则。

6岁后,适当冷处理

6岁以后的孩子应该要有一定的自制能力了,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无理取闹,除了温柔地坚持,建议大家可以适当采用更直接的冷处理方式。

比如,当孩子对你友善的安抚和提供的建议帮助无动于衷时,最好让他单独和他的怒气待在一起,你可以马上离开房间,把他隔离开来。

当然,除了以上讲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你也可以在孩子2岁左右,就开始配合一些相应的绘本和故事反复讲解,来让孩子逐步认知和理解情绪,学会表达情绪,学会合理地发泄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温馨提示:综上所述,我们在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时,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来对待。尽管我们大多数家长的原则是“冷处理”,但是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时。冷处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不合理的甚至危险的要求决不能答应,不能满足的要坚持,但也要教会孩子如何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与需求。慢慢地,孩子就会明白家长的底线,学会遵守规则并放弃这种发脾气哭闹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