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应对2-16岁孩子必经三个叛逆期

你怎样应对2-16岁孩子必经三个叛逆期

你怎样应对2-16岁孩子必经三个叛逆期呢?孩子从出生到成人要经历三次叛逆期,但是每一次叛逆期的表现和需求是不一样的。孩子在经历叛逆期时,很奇怪,不可理喻,家长怎么做都没用,拿孩子一点办法没有。面对孩子的叛逆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的话题就是怎样应对2-16岁孩子必经三个叛逆期,一起看看去:

2-4岁,鸡蛋碰上石头第一“反抗”期

反抗:

顾名思义就是说一方对另一方不满意,从言行上给予对方有声或者无形的反对。拿到家庭教育中来,就是孩子情绪反作用在家长身上,在家长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张力。

对于2—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经常会看到他们有不听话现象,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时弄的家长急了,就吼孩子两嗓子。甚至还有性急的家长,在指挥命令无效状态下,给孩子几巴掌,结果弄的孩子哇哇大哭。还有的家长一安排孩子做什么事,孩子马上说不,或者干脆坚持自己的想法,任凭家长怎么讲道理,怎么说劝都无法改变孩子的想法,气急之下的家长不是批评就是干脆暴打一顿。

追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并不难找出原因:

原因之一:我要表达,我有想法

对于2—4岁左右的孩子,从最初的吱吱呀呀对大人们来说所有点不知所云,到清晰说出来话来想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绝对是一个质的飞跃。这说明宝宝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他们的话有时更倾向于描述所看到眼前的事——尽管有时很“夸张”,有时还会向大人们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和要求——尽管有时无法“兑现”。但是由于宝宝们掌握的字、词汇量很少,无法真实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时一些家长缺乏耐心,又不认真观察,不了解孩子心理特点的家长便会错误理解孩子的本义,孩子本来说向东,家长理解成了向西,这难免让宝宝不满意,甚至闹情绪了。

原因之二: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游戏心理

家长们常常会忽略2-4岁的孩子们有一种游戏心理。当大人们经常制止的事,他们反而会认为很好玩儿。

原因之三:孩子的“单向思维”不容忽视

“第一反抗期”的孩子思维是属于单向的。孩子们经常会大脑不转弯,想什么就是什么,不管你怎么劝,总会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干,面对这种不可逆转的想法,家长只需要冷处理,或者装看不到,或者采用延迟满足要求的方法,便可以摆脱眼前的困境了。

对于“第一反抗期”里孩子们的表现,不管顶嘴也好,还是游戏心理也罢,都需要家长们冷静面对,用不着去和孩子们着急,也不用去焦虑。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方法一:走到孩子身边,蹲下来告诉孩子“我需要帮助”

方法二:制定家庭规则,少去唠叨说废话

方法三:巧妙运用注意力转移法应对孩子的单向思维

7-9岁:当矛遇上了盾第二“反抗”期

对于矛和盾来说,两者属于进攻和防御工具。

此时如果把家长比喻成“矛”的话也未尝不可。且说家长之“矛”一般都会体现在试图改变,甚至打破孩子的很多毛病或者坏习惯方面。比如有一些孩子对学习逐渐不感兴趣时,家长便想着办法想解决这种现象,先是说教,当说教不起作用时便批评,当批评也不起作用时,便会动用武力,企图用强力来改变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