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能改变对孩子说话的语气会影响孩子一生

家长能改变对孩子说话的语气会影响孩子一生

家长能改变对孩子说话的语气会影响孩子一生吗?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当然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时,如果用上级对待下级无条件服从的哪种口气,只会及其孩子的反感,得到与之相反的结果,而如果能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那么我想孩子会愉快的接受。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家长说话的语气问题,一起看看。

当家长不断灌输孩子负面的情绪和评价时,孩子往往难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孩子反而会激起强烈的叛逆心理去敌对所有人。

对孩子说话时,一定要注意语气!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

如,孩子想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孩子,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

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

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们玩一下,你不要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

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乐于接受了。

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

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

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这样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

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

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

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

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星星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孩子实践的方法,又给了他再次尝试的信心。

温馨提示:和孩子交流,语气有时会胜过内容。不是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惊人这人恒敬之”吗,可见我们只有先尊重孩子,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不尊重孩子,一味的打击讽刺孩子,只能得到孩子更多的叛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谁也没有统一的经验可循,只是我们需要多加实践,多加训练,育儿道路上才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