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沟通方式 爸妈们要适应

非语言沟通方式 爸妈们要适应

宝宝小时候的表达能力有限,但是他也有各种生理心理的需求,只不过他不会用语言来表达,但是他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如哭闹,肢体语言等,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读懂孩子的非语言的沟通的含义。

宝宝大约在出生1年后,才会开始有意义的口语沟通。在此之前,宝宝倚赖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表达他的情感与想法的。除了以哭做为直接的沟通之外,身体语言如脸部的表情、手臂与脚的摆动都是。在此期间,你越了解他们的身体语言,就越能拉近你与宝宝之间的情感连接,也越能鼓励他使用非语言的方式作为有效的沟通。

非语言沟通方式

宝宝在15个月大之前,通常会用6种基本的非语言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情绪。

1、 面部表情

脸部的表情可以表达的情绪,包括快乐、悲伤、满足、不舒服、疲倦、害怕、寻找、生气等。

2、腿与脚的摆动

当宝宝躺在摇篮中,强而有力地踢着他的双脚时,通常表示他此刻很高兴或是很兴奋,不过,也有可能是他不高兴或痛苦,父母要配合他的脸部表情或其他肢体语言所传达出的讯息,一起解读。

3、身体的接触

宝宝依偎在你的臂弯中,表示他很自在,而且很享受跟你在一起的时光。反之,如果他猛烈地挣扎着要离开,则表示他不喜欢和你相伴。

4、练习

将你所观察到的宝宝的情绪、行为表现联系在一起,你会越来越了解宝宝,当宝宝做出某种肢体动作时,你就会明白宝宝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5、说出你对他的诠释

跟他重复说“你是不是饿了”、“你不喜欢这样躺着,是吗”之类的话,这也有助于宝宝学习非语言的动作与口语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