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有颗“玻璃”心 都是父母惹的祸

宝宝有颗“玻璃”心 都是父母惹的祸

天真单纯是孩子的本性,但是若是孩子一直娇弱就是家长的过错了,让孩子学会承受和担当也是亲子教育的一种,育儿专家告诫说这个时候给孩子的应该是“渔”,而非“鱼”。

1、在孩子“自我统合期”给予孩子指导与帮助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孩子都在不断地摸索着、思考着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孩子从探索外部世界,逐渐转移关注自己的内心。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是一个孩子心理成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在这个时期,可以通过游戏和沟通帮助孩子进行自我认识。

家长可以让孩子在白纸上写上自己有什么样的优点和缺点,爸爸妈妈也分别在白纸上写上在他们眼里宝宝有什么样的优点和缺点。写的过程不许偷看不许交流,完成后,要相互沟通,让宝宝能够了解到自我认知和他人对自己认知的差异,家长要让宝宝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对于宝宝的自认的缺点,家长首先要真诚地欣赏自己的孩子,同时积极地引导孩子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让孩子懂得,正是因为这些不完美,孩子才是最独一无二的那个他。

2、让孩子体会生活的艰辛

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说了算,更不要对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李嘉诚教育孩子最首要的二字是“穷养”。优越的生活环境和毫无压力的精神状态很容易让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家长应该适当地“狠下心来”,让孩子多吃苦,多体会生活的艰辛。每年冬天,走在日本街头,你经常会看到孩子们还穿着短衣短裤,来往于学校的路上。日本家长正是让孩子这样寒天饮雪来锻炼孩子的承受能力,磨练孩子的意志。

在生活中,家长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比如,妈妈可以让孩子先去把房间整理干净,再和爸爸一起整理碗筷准备吃饭。家长要让孩子懂得,生活并不是坐享其成,要付出才会有收获。家长还可以尝试让孩子照料宠物,让孩子每天带它去散步,帮它洗澡,让孩子感受到照料生命是多么的不容易,让孩子逐渐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