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用嘴巴满足心理需要

宝宝用嘴巴满足心理需要

家长该如何满足宝宝的心理需求呢?宝宝爱用嘴巴咬东西,该如何处理?宝宝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呢?看看专家的说法吧。

案例

豆豆5个月了,又长大了一点,从一个只会吃吃睡睡的小猪头逐渐变成要找乐子的小宝宝了。什么乐子呢?吃手,舔东西,总之就是干点吃喝以外的闲事儿。

这个变化源于他躯体能力的发展,从只能躺着等吃喝,身体不能自主运动,到四肢会动弹,头能抬起来,宝宝一天一天在进步。现在,他已经能把小手准确塞进嘴里了。

豆子很享受吃手,但是控制不了分寸,他不会啃单个的手指头,吃手的时候是把整个拳头塞进嘴里,而且舔一舔还不过瘾,要拼命往喉咙里面塞,塞到自己都要呕吐了还不住手,我们觉得他很有闷墩儿的潜质。

原来,小小的嘴巴在宝宝的世界里如此重要,它不仅满足宝宝吃奶、喝水的生理需要,还带给他无限的快乐。我打量着豆豆的嘴巴,这是一张漂亮的小嘴,清晰的唇线,微微撅起的弧度,哦,我也觉得好满足。

心理师爸爸的分析:宝宝正在口欲期

吃可以满足最原始的欲望。嘴巴的功能不光是吃,还是情感建立的一个联系工具。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同时,宝宝用嘴巴来满足心理需要。

用嘴巴来建立关系

婴儿在生命初期需要经历几个时期: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俄狄浦斯期等等。很显然,精神分析理论是建立在长期研究基础上的科学,这理论在豆子身上再一次被验证。

出生开始到一岁以内,宝宝确实是用嘴来完成很多事情的,特别是头几个月更明显。不要以为婴儿不懂快乐,婴儿的快乐体验很多时候上来自嘴巴的满足。

豆子和这个世界、和照料者需要建立一个关系,而这关系起初是豆子通过吸吮妈妈的奶头开始建立的。这有点像当初在妈妈的子宫里,建立关系是通过脐带一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象脐带,一根看不见的脐带。这关系通过情感上的满足与挫折来体验对方,然后去区分关系的好坏。

豆子需要直接的体验,他还没有能力去感受太多的复杂的关系方式,因此他用嘴,嘴巴连着他的心。

最有意思的是,一旦两个恋人建立关系,表达爱慕的方式也很像婴儿,用嘴巴表达。这是婴儿期的延续,所以说恋爱中的人很幼稚,实际上是一种退行状态,退到了婴儿时期。恋爱很大程度上是照顾与被照顾的关系。只是发展到后来,成年人会以更多的方式来表达和交流,比如身体的结合、抚摩、语言等等。

用嘴巴来处理情绪

豆子的情绪表达也都在嘴上。比如,一个人的时候有点焦虑,豆子会用吸吮奶嘴或者手指来缓解,这是豆子自我功能发展的第一步,自己满足自己。伤感的时候,通过吸吮奶嘴而感觉到安全与放松,情绪也慢慢缓解下来。

豆子会通过嘴巴来表达爱。从小,他就被很多人亲吻。等他大一点,他要表示对一个人的喜欢,就会把那个人亲得满脸口水,然后咧着只有几颗牙齿的嘴巴开怀大笑。

嘴巴,太重要了。

我遇见过一些因为不能控制自己饮食而来求助的求助者。分析后,最终的原因就是用吃来缓解无意识的焦虑和恐惧感,而大凡用这样的方式去控制焦虑的人,婴儿时期都曾经在嘴巴满足的问题上出现挫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吸烟,吸烟的人分两种,一种是在婴儿期过度被满足的,也就是嘴巴满足的方式没有被其他方式替代,比如,吃奶吃到2岁以上者;还有一类就是没有被满足的,比如没有机会吸吮奶头,这叫缺失。这两类人吸烟的比例会很高。

许多人,包括我本人有无意识咬手指的习惯。当我思考问题时、紧张时、又或者是看恐怖片内心恐惧的时候,都会出现啃手指的行为。这可能会被人认为不雅观,但我自己无所谓。不过我分析过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我婴儿期被强制断奶有关系,那时候又没有安慰奶嘴,吃手指的愿望被阻止后,给我留下了后遗症。

任何事情都是一个度,假如过度,会引起一些问题。吃撑了会引起对食物的反感;同样,缺失以后会一直念念不忘,总会想尽办法去完成未满足的过程。心理健康,就是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做不合时宜的事情,总会有点怪异。一个成年人表现出太多幼稚,与一个3岁孩子表现出小大人的状态,都会让人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