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营养的常见误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宝宝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已经不多见了,但低体重、生长缓慢、消瘦以及由于营养过剩引起的肥胖、增长过快等症状的宝宝依然 存在。
现在家长对宝宝的营养补充过于关注和焦虑,但又缺乏科学的知识,所以在营养方式上出现了许多误区,从而影响了宝宝的生长发育。而且家长对宝宝的溺爱 及不当的喂养方式,使得宝宝养成了诸如厌食、不会咀嚼、易呕吐、偏食、排食和吃得太多或太少等不良饮食习惯,从而使宝宝得不到足够的、全面的营养。
误区1 辅食添加无关紧要
专家分析
在4~6个月时,单纯的母乳喂养或 配方奶粉喂养已不能满足小儿生长需要,必须添加含有大量小儿生长所需的营养素,同时又能适应其消化能力的泥糊状食物作为辅食。然而长期以来,家长对它的重 要性认识不足,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到八九个月时还没有建立喂泥糊状食品的习惯。不及时进食泥糊状食物,不但无法使宝宝得到全面的营养,而且由于4~6个月 是婴儿促进咀嚼功能和味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延迟添加泥糊状食物会使婴儿缺乏咀嚼的适应刺激,使咀嚼功能发育延缓或咀嚼功能低下,引起喂养困难,从而易产生语言发育迟缓、认知不良、操作智商偏低等现象。
纠正
我们鼓励给4~6个月的婴儿添加泥糊状食品,首选是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强化的营养米粉。要用小匙喂,只要每天坚持,经过10次左右宝宝都能学会吃米 粉。同时要保证泥糊状食品的质量,逐渐添加不同颜色、不同味道和不同质地的食物,如蛋黄、菜泥、果泥、鱼泥、肝泥、肉泥等来刺激宝宝的味觉,同时满足生长 发育的需要。
误区2 血红素铁的摄入过少
专家分析
缺铁性贫血是婴儿时期的多发病,主要是由于铁缺乏引起。在婴幼儿体 内,铁的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食物。食物中的铁有两个来源,一种是血红素铁,它来自于含动物蛋白质高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动物血和鱼等,这些食物不 仅含铁量高,而且在吸收过程中不受膳食中其他食物的影响;另一种是非血红素铁,它来自于蔬菜、谷物、赤豆等植物性食物。目前在宝宝的喂养中,家长喜欢给宝 宝吃鱼、虾(虾的铁含量较低),觉得肉类不易烹调,宝宝嚼不动,不易消化,以致血红素铁的摄入不足,同时也会减少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纠正
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除了要鼓励母乳喂养(母乳中的铁吸收率高)、4个月后要添加有强化的营养米粉外,在6个月后应逐渐添加肝泥、肉泥以增加血红素铁,也要同时补充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橙子、猕猴桃、草莓等,最好在饭后立即吃,促进铁吸收的效果才会更好。
误区3 食物的种类不用过多
专家分析
许多家长不重视小儿食物种类的多样化和烹调方法,给宝宝的食物种类过于单调,如每天给宝宝吃青菜、鱼和蛋黄。有的家长每天将菜粉、鱼粉和肝粉拌在米粉 中,使宝宝不能分辨不同食物的味道和质地。久而久之,宝宝不仅得不到全面的营养,也不愿意接受新食物,甚至会引起排食和偏食。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 含有全部*所需的营养素,只有通过进食多种食物才能得到全面的营养。
纠正
妈妈在做菜的时候可以变化多种花样,养成宝宝吃各种食物的习惯。1岁以后的幼儿每天至少应该吃到10种以上的食物,以后可逐渐增加到30种。可以将许多种类的食物合在一起吃,如炒三鲜:将土豆、白菜、肉类切成小丁一起炒。
误区4 低脂食品百利而无一弊
专家分析
如果从儿童时代就开始吃低脂肪食品,成年后得心脏病的危险会减少,因而低脂肪食品一度畅销不衰。然而,长期让少儿吃低脂肪食品,会使他们患“营养不良综 合症”,严重妨碍少儿的生长、发育。据不久前的一项调查表明:吃低脂肪食物的儿童占我国儿童总数的1/10,他们缺乏足够的维生素B1、烟酸、核黄素等营 养物质。某市儿童医院的统计表明,全市1万多名营养缺乏的儿童中,30%是长期吃低脂肪食品所致。
纠正
荤素食物要搭配吃,不要只给宝宝吃水果蔬菜、低脂牛奶等,要适当搭配肉类、蛋类,可在中午进餐时给宝宝提供适当的肉类和蛋类。
-
蓝光最伤宝宝眼睛天气冷了,许多妈妈在给宝宝洗澡时会打开浴霸。但近日一则新闻,让所有人大吃一惊:陕西一个宝宝在浴霸下洗澡2个月后,竟然失明
-
新生儿腹泻怎么办新生儿腹泻怎么办?新生儿腹泻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肠胃道疾病,又称新生儿消化不良及新生儿肠炎。
-
安抚哭泣婴儿试试10个小妙招面对哭起来没完没了的小宝宝,新手妈妈们常常手足无措,不妨试一试下面这些方法,或许会有帮助哦。
-
新生儿的眼睛为什么怕光新生儿出生时要经过母体阴道,母体阴道内的分泌物会浸入新生儿的眼睛里,如果阴道分泌物中有细菌,就可导致新生儿的眼睛患玻王女
-
新生儿皮肤护理的两大误区在新生儿护理当中,最容易出现误区的就是新生儿皮肤护理。在新生儿皮肤护理中,爸爸妈妈不能一味的根据传统思维,需要按照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