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的不同哭法传递着不同信息

小宝宝的不同哭法传递着不同信息

小宝宝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不教自会的拥有了“哭泣”的本能,小宝宝还没有语言表达能力,但是他的哭声却在传递着他想表达的信息,爸爸妈妈们知道小宝宝的不同哭法传递着不同信息吗?一般来说,宝宝哭了,大约分为生理反应、心理反应和病理反应三个层面。

生理需求的哭往往是以下原因造成的——尿布脏了或湿了,喝奶时间到了,渴了,太热或太冷,太吵,光线太亮或太暗。宝宝这些基本生理需求的哭泣是比较好解决的,只要满足宝宝的要求就可以了。

心理需求的哭声比较小,有时会盯着大人或伸出双手,这表示宝宝只是想要抱抱,想要有人陪他(她)玩。这时你只要逗着、哄着他(她)玩就会停止哭闹了。当大人拥抱时,能让宝宝感到满足与愉悦,所以父母应该在宝宝两岁前多抱抱他(她),让宝宝感受到关爱。

病理状况的哭。假如宝宝哭声比平常尖锐而凄厉,或握拳、蹬腿、烦躁不安,不论怎么抱也无法搞定,就可能是生病了。当身体不适引起疼痛的感觉时,不会说话的婴儿一定会用肢体语言和哭声来表达,而且哭声特别尖锐或凄厉。胃肠道系统、呼吸道、皮肤方面、脑部问题、泌尿生殖系统、重金属和药物中毒、大人吸烟或吸毒等,都会引起宝宝的异常哭泣。

当宝宝再哭泣的时候,爸爸妈妈们先弄清楚原因,把宝宝的哭声“翻译”为是宝宝的生理、心理还是病理需求时再去适当的关爱、安抚或及时寻医问药,就减少了看到宝宝大哭却不知所措的烦恼和心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