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投射现象

心理学中的投射现象

心理学里,这样的现象叫投射。如我们常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投射作用的写照。又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也正是这个原因,内心缺乏美的人,到处看到的都是丑;内心缺少爱的人,也就感受不到别人对他的爱;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觉得不安全;内心充满烦躁的人,走到哪里也难看到清静……举个例子:某位同学,在每次考试之前,不停的对自己说:“我不紧张,有什么可紧张的?不就是一次考试嘛?以前我又不是没考过。”这是他的理智层面或者说是意识层面,他甚至可以呈现出一副怡然自得的状态,让大家感觉他很轻松。与此同时,他发现最近几天自己很容易发火,食欲不太好,好像睡眠也不太好,不容易睡着,睡着之后感觉睡眠很浅或者做梦很多。那么这就是他的心理层面或者说无意识层面的一些表现。从这里我们同样可以发现,真正影响我们的,严格的说不是考试本身,而是这位自己的心理状态。出现过度紧张的原因很多时候是存在某一种或某几种自己无法克服的心理压力。问题其实出现在我们的心里,而不在外界。从这个角度来看,出现人际沟通问题、考试过度紧张、讨厌学习等问题都只是自己内心冲突的外化。

总的说来,人的内在就像一个太极图,有阴也有阳,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方面。

当我们一切顺利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到处充满阳光,所有的想法、感觉、情绪都是积极的,觉得自己哪里都挺不错;但是,当某一天遭遇比较严重的挫折,也许我们马上会发现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充满了对自己的否定,比如我太笨了、我什么都不行、我这样的努力和挣扎有什么用。这些积极的和消极的心理都来源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并不是别人真的这样来说我们或者来评价我们。正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里存在着好的与坏的、积极的与消极的方面,于是当我们遭遇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轻松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就有了冲突和矛盾,于是我们就会变得虚弱、僵化、痛苦、逃避、排斥。长久下去,小的问题真的可能引发大的问题,最终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说到解决心理冲突的办法,大家要有提高生命质量的意识,不断为自己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当遇到确实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时,要学会倾诉、学会转移注意力、学会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等各种办法来调适自己。只要我们的心里充满阳光,外面的世界自然也就阳光普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