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教育的5大误区

独生子女教育的5大误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什么样的父母造就什么样的孩子。你还在为独生子女的一系列缺点发愁苦恼吗?快来检视一下自己的做法,不经意间的教育误区就是孩子不好性格的罪魁祸首!

教育误区一:过度补偿

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做伴,好可怜啊。在家中没有同龄的伙伴一起玩耍。周围的大人也经常带着同情怜悯的眼神或口吻看着小娃,然后说:“你好可怜哟!怎么都没有人陪你玩?”

久而久之,孩子会自怜自怨起来,当带到校门口之前,他们紧搂着大人就是不肯进教室;当看到心爱的玩具,哭着要买就是要买,孩子的心里已经起了变化,那种感觉就是:“我很可怜,你们应该补偿我。”

想想看,在这样成长的过程中,这些独生子女怎么不会不断的在你面前吵闹呢?

建议:独生子女并不孤单。如果他们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关系良好,一样可以享受到团队做伴的互动。大人们要改掉“可怜”独生子女的心态,换一个正面“平常心”的感觉来和他们互动。越是一般性地教导孩子,越是正常化地建立游戏规则,独生子女在“一视同仁”的感觉中,反而更有自律性、更有自我期许,才不会觉得爸爸妈妈对他(她)有所亏欠。

教育误区三: 过度权威

每个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虽然只有一个孩子,但是有些家长却从来不娇生惯养,让孩子有错必改,绝不姑息。久而久之,家长也进入了一个怪圈。有的父母习惯用教训的口吻、负面的语词来责怪孩子。当孩子有极深的挫折感,忍不住地想解释、想争辩时,父母又认为孩子不听话、孩子顶嘴了,又是一轮教训。这样就都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父子之间的战争不断。

建议:父母严格要求孩子,不对其娇生惯养,这是很好的做法。但是在教育孩子时,大人们应该充分理解孩子的身心需求,同时还要拥有正确的沟通技巧。当面对问题时,弯下腰来和孩子面对面交谈。帮助其改进错误,这样,独生子女就不会用“顶嘴”或“不理不睬”的方式响应。

教育误区四:过度包容

小孩子都会有小脾气,也都会做错事。不要太较真,长大就会好了。相信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心态,过度包容孩子的一切错误。

建议:父母在教养独生子女的过程中,不要毫无原则地“让步”,独生子女一样可以学到“尊重”和“分享”。一般而言,孩子的任性行为,为人父母也要负起大部分的责任,有时候就是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特别宝贝,以致孩子有恃无恐、为所欲为。等到孩子的偏差行为出现了,才懊悔莫及啊!

为了避免孩子任性,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参加团体活动,例如:在公园的游乐区、在书店的阅览区、在同事聚餐的家里、在幼儿园的教室里等等,让孩子学会和别的小朋友一块儿玩,学到分享的方法和经验,那么,孩子的热忱、开朗、积极、创意、合群……各种优良的个性特质就会源源不断地出现了。

教育误区五:过度干涉

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唯一的宝贝。为了他的健康成长,有些家长对其的一切行为都过度干涉,过多的干涉就成为限制。

孩子放学后想和伙伴们一起在外面玩。不行!你要回家写作业,功课更重要!

孩子想买一个喜爱很久的玩具。不行!这个玩具不适合你玩。

孩子想妈妈端菜。不行!饭菜很烫,不要帮忙!

家长对于孩子的限制多于信任。对孩子过分限制,把孩子的行为决定权控制在父母的手中,孩子不能自己做一些决定,会缺乏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对父母的依赖越来越强,离开父母就不知所措,他就会越来越频繁地感到孤独。他做什么事情都觉得不行,因为孩子还小。但是,孩子是不断地成长的,今天不能做的事,明天或许就能做了。成年人对孩子成长所做的应该是帮助而不是代替。

建议:孩子是不断地成长的,今天不能做的事,明天或许就能做了。成年人对孩子成长所做的应该是帮助而不是代替。父母的责任在于不断地发现孩子做事情的能力,培养孩子做事情的能力。当孩子感到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的时候,他与外界的接触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主动。放心让孩子去飞吧,他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宝宝虽然是家庭的希望可是过分的溺爱不会成就孩子,反而会给自己和孩子带来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