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爸爸如何才能当个好爸爸
很多爸爸为了让妻子孩子等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度过,那么这些忙爸爸怎么才能成为好爸爸呢?
父亲角色随成长阶段改变
传统观念中,总是把父母亲的职责划分成母亲主持家务、照顾孩子,父亲的角色就是养家活口,在家中的地位,只是妈妈的替补者。研究亲职教育多年的东海大学社工系兼任讲师专家表示,父亲的角色不应只是家庭经济负担的来源者,在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过程中,分别扮演不同角色,且兼负相当重要的功能。
0~6岁:养护者
孩子一辈子都需要关怀,不过,在他生命中的头6年尤其重要,如果他们能感受父亲的温暖关爱,未来通常能用自己觉得安全稳当的方式与父母建立关系。专家指出,养护者的角色可以由父母双方共同扮演,但若其中一人缺席,势必造成另一方的困扰,并加重负担。
7~12岁:规范者
专家认为,父亲应该要替孩子树立正确的规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自信的态度面对人生。这个角色在孩子进入小学期间更是特别重要,曾有研究显示,如果父亲于这段期间不在小孩身边,或是过于严厉,让孩子得不到从父亲身上学来的规范功能所影响,当他长大后,在与威权型人物相处时,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12~18岁:战士/保护者
这阶段的父亲角色,必须以协助子女磨练技能为主,专家说,如果父亲能在此时给予女儿保护,并持续参与她的生活时,通常她就能对自己身为女人,及与男人发展良好关系的能力觉得满意;而儿子也能因此逐渐成熟,不会成为永远的「妈妈的乖儿子」。
18岁以上:精神导师
当孩子迈入成人的阶段,这时最需要来自父亲的祝福,专家强调,如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直到成年,父母都不懂得放手,孩子单飞的时间就会变得缓慢,这也是目前许多适婚年龄者却不愿结婚所显现的社会现象主因之一。
父亲缺席 ? 与母亲的共生关系拉长
在目前的社会模式下,0~3岁是亲子依附关系最密切的时期,母亲所占有的位置确实较父亲为多,专家表示,这与各地方不同的民情风俗有很大的关系,他以电影「克拉玛对克拉玛」及上海普遍以男性为主夫的心态为例,母亲的怀孕、哺育功能确实无法由父亲取代,不过,其它部分只要肯学习,父亲确实能代劳分担母亲的照护工作。
以父亲在养护者角色的阶段来说,如果这个时期能适时参与,就能消除孩子因和母亲分离时所带来的焦虑与不安,同时,也能提供孩子体验不同性别照顾者的特性。
不过,专家强调,要家庭生活能够圆满,父母双方必须同时对教养责任有相同的意识,确实有其难处,他说,「只要看看身边的亲朋好友就知道,祖孙三代中,父母一方缺席的,比比皆是。」如果真的无法要求另一半扮演他应该具备的角色时,就要坦然接受,否则「心理的压力与折磨,会让自己喘不过气」。
更何况并非所有的缺席都有不得已的原因,有的「没缺席比缺席还糟」,专家说,如果父亲只是单纯的工作忙碌,无法照顾家庭,但只要有心,还是可以有许多方法与孩子产生互动,最怕就是「不忙,还帮倒忙」。
尽管如此,父亲的缺席,会造成的影响仍是可以预知的,专家认为,会影响的最大层面在于「未来子女没有能力摆脱与母亲的共生关系,而这样的关系通常会变得相当不健康。」
对女儿影响:不信任男人
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儿女,会有不同的显现,女儿成年后,往往会对男人产生不信任的态度,或是将父亲理想化,使得女性特质朝向低度发展,同时可能会因为需要爸爸的空虚,而影响到她选择的对象的年纪。专家说,这可从有许多家庭都是女人时,就会出现一个特别男性化的女儿观察而得。
对儿子影响:长不大或大男人
至于儿子,如果父亲是在他幼年时期缺席,就会让儿子与母亲的关系因太过密切,致使长大后很难脱离母亲的阴影,成为独立的个体。专家提醒,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是过于软弱,感觉永远长不大;不然就是过度成熟,没有真正有过赤子之心,不知如何放松,而变成「大男人」,甚至可能影响到未来的人际关系与工作成就。
-
缺失的父爱,对孩子有那三种影响我们对于小孩子来说成长就应该要参与,那么这样才可以对孩子的身体或者是身心都是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的,尤其是父亲方面父爱无疆,
-
宝宝学爬有哪些注意事项我们每个人都从小慢慢成长过来的,从呱呱坠地后便开始从爬行逐步学会走路和跑步等过程,特别是每当看到宝宝学会爬行是让家长非常
-
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怕生心理一般宝宝由于年龄偏小,使之日常特别怕陌生人,尤其是家中来了不速之客后都会很快的躲到父母身边,更不要说主动和他人进行正常交
-
日常有哪些食物利于孩子长高现在的社会当中,不管在进行找工作,还是在日常相亲的年龄,使之人们都较为看重的是自身身高,每个家长无不希望让自己的宝宝能够
-
宝宝不能吃哪些水果水果是一种营养元素非常高的食物,所以日常深受大家的喜爱,特别是对日常的宝宝来说,为之适当的增加些水果摄入给其带来的维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