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青春期 > 教育

孩子只有输得起才能赢得好

孩子只有输得起才能赢得好

孩子只有输得起才能赢得好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都希望的,也就是说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将来是成功人士,但是每个人都想成功,但是有多少家长知道,成功人士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输得起”,我们现在的家长就怕孩子输,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怕孩子输给同龄人,所以现在的教育理念给孩子灌输的却是“不能输”的理念。俗话说“有输才有赢”,无论输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一共有三只笼子,笼子里都关着一只老鼠。第一只笼子里有个开关,踩一下就会有食物送进来,老鼠很快就掌握了能吃到食物的诀窍;第二只笼子也有个开关,但是踩一下就会被电击,老鼠再也不踩了;而第三只笼子里的开关,踩一下会有食物,再踩一下会被电击,如此反复,笼子里的老鼠就纠结死了,不知道踩还是不踩。

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第三个笼子里的老鼠”,活在纠结之中,不知道怎么做才好。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是成功人士,纵观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他们有个共同特质,那就是“输得起”,但是现在的教育,给孩子灌输的却是“不能输”。如果“不能输”,那这孩子就不具备“去赢”的特质,反而可能“眼高手低”,希望得到好的东西,却不具备争取的能力。所以,他很纠结、痛苦。

培育一个孩子成长,就像驾驶着一艘船前往远方,但是彼岸在哪里,很多家长心里并没有谱。大家不了解,花在孩子身上的经历和力气比别人都多,可最终到不了彼岸,问题出在哪里?就在于家庭教育观念出现了偏差。

竞争感强的孩子竞争力未必高

目前的家庭教育,面临的是全新的问题。在教育孩子时,只有清楚地知道现在的孩子是什么,在与孩子互动时才不会犯大的错误,会在孩子出现某种情况时理解他、帮助他。如果你能跟着我一起用心理学的视角透视现在的孩子,你就会有所收获。

现在的孩子情感负担太重。大部分孩子是家里的“独苗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基本每一个孩子身边,都围绕了6个满怀期盼的长辈,这让孩子感觉到巨大的情感负担。这很可能就导致身上的负担太重,反而让孩子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我报答不了你们的恩情,你们也不要在我身上倾注太多的期望。

现在的孩子压力空前。孩子会感受到很多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可能来自老师,也可能来自家长。从小学开始,老师就显得很焦虑,他们既是应试教育的执行者,也是受害者,这样的老师嘴上念叨着的永远是考试,传达给孩子的情绪永远是焦虑的。而孩子回到家,家长如果比老师还要焦虑,这样永远沉浸在别人焦虑情绪中的孩子会是止步不前的。因此,作为家长,要告诉孩子,父母的幸福不是你给的,我们抚养你长大是天经地义的,并不是等价交换,幸福是自己人生的主观体验。

孩子就像一根橡皮筋,他在学校被拉紧了,回家后,家长要懂得放,你再拉皮筋就会“断”掉。这种学业压力给孩子造成了隐性的伤害,使得孩子竞争感被培养得非常强,但竞争力未必高。孩子在一个环境里是最好的时候还问题不大,如果有人比他更好,他企及不了,那这个孩子就被“瓦解”了。如今,空前的学业压力制造了很多高竞争感的孩子。

孩子过得好三个基本标准可参考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一个人过得好,首先,应该没有什么大的慢性病,身体健康是过得好的最起码的元素。

其次,收入不能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如果你的孩子收入只有社会平均水平,但是他做了自己非常喜欢的事,内心很安静且满足,自得其乐,这就是过得好。这是你从小灌输给他的成功教育。

第三,他将来要有内心里的愉悦感,不仅来自于他人的评价。我们有多少人他努力奋斗的动力来源,都是“他人的眼睛”,是为了他人怎么欣赏自己而拼命努力。如果得不到他人的欣赏,他就会垮掉。所以你如果培育出来的孩子,他将来自我发展得非常好,他对自己很确认,知道自己要什么东西,他的努力不是来自于别人怎么欣赏他,而是知道自己要什么东西,他愿意做这件事,努力达到高峰,不是为了你们。这样的人,他不会有太多外界的逼迫,内心是强大的,这种人他是过得好的,家长要有这样的意识。

我们培育出来的人,将来是这样拥有强大内心世界的人。你培育出来的孩子,将来要有终生学习的愿望,从小养成阅读习惯,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生学习不辍,这个人的人生是充实的,饱满的,他是过得好的。

孩子拥有助人能力将来才有竞争力

你培育出来的孩子,他将来是一个要有能力助人的人。现在的家长,把孩子培养得非常具有竞争感。如果一个家长有这样的理念,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有竞争力,那他一定得从小就灌输孩子去帮助别人。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妈妈会问这样的话:“宝宝,你有没有看到哪个小朋友需要帮助,你看班里的小虎,鞋带不会系,你有没有帮他系?小红每次吃饭吃一点点,你有没有安慰他?”

家长或许没有想到,从小去引导孩子出手帮助别人,将来你的孩子才有竞争力,拥有好人缘,才能过得好。人类得以生生不息,靠的不是竞争,而是互助,这才是人的本质。

培养孩子独处和群处时都不焦虑

我们培育出来的孩子,将来独处的时候要不焦虑。一个能够独处的人,极其考验其内心是否强大。什么样的人独处可以不焦虑?这个人要有魂,自己内心要有资源。一个人自己可以安定的,特别是一个老人可以自己安定,内心一定有丰富的资源够他用,所以他是有魂的人,悠然自处,独享人生的乐趣,我们很多人做不到,这是强大的。

除了独处外,我们要培养孩子将来群处时也不能焦虑。有些人身处职场,只要在人群里面就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做自己。还有些人莫名其妙,只要有人群,一定要有敌人,没有敌人他难受,要造出一个“假想敌”。这都是问题,群处的时候你难受、焦虑。我们要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他会在人群里面很自然,主动和他人发展关系。你不觉得这个人在人群里面很别扭,不会内心带着阴暗的敌人回家,自己在心里和人家斗。

此外,我们还要培养孩子有跟伴侣亲密相处的能力。在孩子将来的人生中,50%的幸福感来自于与伴侣是否相处融洽。而和伴侣亲密的能力,则很大程度取决于父母夫妻关系所做的榜样。

温馨提示: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赢,就是在家长不能输的教育理念下,许多孩子被迫去各种辅导班,不得不天天挑灯夜读。其实孩子只有尝到了输的滋味才能激起赢得欲望,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的苦楚哪里有成功时的甜蜜呢。当然,孩子无论输赢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强大的内心都是最优秀的。小编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能帮助到那些家长,既要允许孩子成功,更要允许孩子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