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新鲜事

准备好与孩子一起玩音乐

准备好与孩子一起玩音乐

  最基础的音乐素养,每个人都有,自认为没有“音乐细胞”的爸爸妈妈同样可以采用和孩子一起“玩”音乐的方法!和孩子一起进入美妙的音乐王国吧。

  发掘孩子的音乐才能越早越好,因为大脑发育最旺盛的阶段是从出生后即开始,到1O岁左右结束,语言能力和音乐能力都是在这段时间里发展的。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这样告诫德国的父母们: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关键不是技巧,而是乐感(主要是节奏感和音高)的形成和对音乐的兴趣。奥尔夫提倡自然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用游戏的方法,带着孩子们从节奏开始接触音乐,感受音乐,从而真正领略音乐的内涵,一旦他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音乐,有了好的乐感,这时再开始学习就容易多了,“因此,哪怕你连五线谱也认不全,身为父母,你也用不着说,我教不了孩子。”

  从训练他对声音的敏感开始

  美妙的大自然中,处处可以听到鸟儿、虫儿、小动物的叫声,马路上各种车辆的鸣笛声,还有刮风的声音,雨水的滴答声等等,可有意识地让孩子来听,鼓起腮帮或弹动舌头模仿,一旦孩子对物体的各种声音产生了兴趣,就应进一步要求他记住这些声音,例如,让孩子辨别家人的说话声、走路声、敲门声等。这样通过反复的训练,小孩从小就有灵敏的耳朵。

  可为孩子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有声玩具,让他在扮演“医生”,“接线员”“修钟表的人”等角色时,感受听诊器、闹钟、手表、玩具电话的声音。孩子用听诊器听到了父母“扑扑扑”的心跳声很兴奋,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更兴奋,他完全没想到,自己的身体里还存在着这么一种神奇的声音。在激起了孩子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后,让孩子继续感受“嘀嗒嘀嗒”的走秒声、“叮铃铃铃”的电话声、“喔喔喔”的鸡鸣声等这些稳定的、均匀的节奏,让孩子模仿。这样孩子不但对声音越来越有兴趣,还有了基本的节奏概念。有时,还可以让孩子比较两种不同的声音和节奏,如:电话铃声与钟声,公鸡打鸣与狗叫声,大雨声与小雨声,自行车铃声与摩托车马达声等等,让幼儿发现有节奏的声音所带来的欢快情绪,感受到节奏的幽默感。

  以身体为“乐器”

  拍手是孩子经常重复的动作,也是宝宝表达内心喜悦的方式。孩子节奏感的培养就可以从拍手开始,和孩子一起玩拍手的游戏,逐步培养孩子在拍手、拍腿、跺脚、奔跑、点头等活动中的节奏感。

  如果我们能够尽早地鼓励孩子通过身体活动去发现他们自身的身体节奏,从而充分利用身体这一天然打击乐器,去更好地感受和捕捉各种节奏,这对于提高大脑对身体动作的控制能力,增加动作的协调性,使动作更加优美而富有韵律感,是非常有用的。两岁以上的宝宝,家长还可以打开录音机,和孩子一起玩《身体是个小乐队》的音乐游戏,可以鼓励孩子自由地选择身体的任何部位为乐曲伴奏,如拍手、跺脚、拍腿、打舌、拍肩等,在拍拍打打中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