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新鲜事

新观念:棍棒之下出逆子

新观念:棍棒之下出逆子

   中国有“棍棒之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的古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孩子独立人格意识的增强,这个流传了千年的古训也许不再实用,甚至极其错误。

  案例一:以前我有个邻居老苏,夫妇都是一般工作人员,工作普通、家境普通,但是他们的儿子却不普通,明显比其他同龄孩子活泼、聪明。为了把这么聪明的孩子培养成才,夫妇俩省吃俭用,花钱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花钱给孩子买电子琴并请老师教,只要是经济上能够承受的教育消费他们准会投入。

  孩子也很争气,学习好、电子琴弹得好,而且待人有礼貌、爱帮助同学,深得众人喜欢。就是这样一个好孩子,却不能让做父亲的满意,经常为一些小事训斥孩子。我从他家经过的时候,时常能够听到父亲训斥儿子的声音。

  孩子小的时候,爸爸的训斥很管用。但是随着孩子越来越大,爸爸的训斥就不管用了,还时不时顶撞几句。于是爸爸就将训斥升格为打骂。再后来打骂也不管用了,不是孩子的消极抵抗,就是孩子和父亲的正面交锋,他家的打斗也时常引来邻居的劝解。但是邻居的劝解当爸爸的不但听不进去,反而觉得邻居们多事。我也劝说过他几次,我说:“你希望孩子优秀的想法是对的,但你这样打孩子对孩子的自尊是一种伤害,叫孩子怎么在老师、同学面前抬头呀!”但他却说:“这有什么?官打民不羞,父打子不羞,孩子不打不成器……”就这样,在他荒唐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继续着他的拳头教育、棍棒教育。儿子在父亲简单粗暴的教育之下,变得倔强暴躁、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电子琴不弹了,辅导班不上了,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而且孩子开始逃学、打架。当然,这样换来的,是父亲更加凶狠的毒打。一次因为顶撞父亲而被用绳子吊起来毒打,做妈妈的怕儿子被打残或打死,就向110求救。从那天后他们就再也没见到儿子,等他们再见到儿子的时候,儿子已经进了监狱,他们夫妇去看儿子的时候,儿子却不愿意见自己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