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新鲜事

教你几招听懂宝宝哭声

教你几招听懂宝宝哭声

宝宝哭了,有的父母的态度是:哭就让他哭呗!累了就安静下来了。千万不要!有关专家指出,不会说的孩子,哭泣是唯一传达信息的方式,你要做的是,从哭中判断:哪不舒服?没吃饱……并及时回应 。

青岛网民关注的年度热点 新年第一月可以休14天 好妈妈俱乐部成立啦 闲置育儿用品交换大集     从新生儿哭声中可以读出许多内容,哭声、动作、表情都是父母判断的标准。

“我很不舒服”

哭声特征:比较低沉,常常伴有呻吟声,较短促;有时小手会去揉搓不舒服部位。

应该:孩子可能有不舒服的地方,需带去看专科医生,做针对性治疗。

不该:病宝宝好可怜,哭得一家人心软手软。家人应该是内心软,外表硬,不能表露出同情。

“我尿尿了”

哭声特征:不会很大声,节奏较缓慢,伴有躯体转动不安;哭过几声后如无人应答会慢慢停止哭闹。

应该:及时给其换尿片 。不要指责,反而要褒扬。“宝宝真聪明,会告诉妈妈尿尿了”。

不该:无端的指责会让孩子感到莫名其妙;老是不及时换尿片会使孩子产生冷漠的心理

“我要吃我要吃”

哭声特征:由弱变强,再由强变弱,声音响亮,伴有撅嘴歪头向周围探索的动作;安静一会如无人喂食会不停哭下去。

应该:马上抱起宝宝,第一时间用语言安慰宝宝,“宝宝饿了,妈妈马上就来”。眼睛不时望着宝宝,投去赞许的眼神,不时轻抚宝宝的脸颊,这样让宝宝吃得安稳,也有助于消化。

不该:不要宝宝一个劲哭,你就一个劲将奶头往他嘴里塞,这样不利于孩子呼吸,容易发生窒息。

“我害怕”

哭声特征:受到明显刺激,在突然震动、大声刺激等情况发生后有短促的哭叫,声音较尖,较急迫;常伴有躯体的团缩。

应该:紧搂宝宝,不时用面颊贴着宝宝小脸。同时要用语言安慰宝宝、鼓励宝宝大胆。受到较严重惊吓时,宝宝可能会有几天的哭闹,大多发生在每天的同一个时候,细心的父母可以在这一时候之前安慰和保护宝宝,避免反复的哭闹。

不该:避免用慌张、急促、重复的语言来安慰宝宝,要避免大力晃动、摇摆、不停走动来抚慰宝宝,这样让宝宝觉得是天大的事感觉更害怕。

“我就是要”

哭声特征:哭声大、音调高、拖音长,让人感觉孩子有耗不完的体力,是磨人的“难带儿”。

应该:这类孩子的哭目的性很强,找出哭的原因最重要。比如,刚睡醒,“哇”的一声哭了,是看不到爸妈,没亲人保护,完全应该得到满足。这时候妈妈应该马上出现在宝宝眼前,用笑脸或玩具或即将要穿的衣服等良性刺激,让宝宝快快收起哭声。

不该:不合理的、不切实际的要求一概不予拒绝,是对他哭闹的无原则的“奖励”。罗伟

回应哭声关键是及时

在读懂宝宝哭声后,就应该找回应对策。“不同的哭声需要不同的回应,但回应的核心是及时。哭不是孩子的目的,而是手段,孩子通过哭达到他的需要,如有吃、有玩、有人关爱、有人护理、有人注意、有人保护。”有关专家指出,如果孩子一哭就立马不管缘由地抱着哄着护着,这是典型溺爱行为,这样只会导致孩子日后形成任性、脆弱、偏激的性格。而“及时回应”应是一种理性、有针对性的应答行为。

专家举例说明,“有的父母带着宝宝来诊室看病。一进诊室,孩子对陌生环境、戴着口罩的医生就有一种天生恐惧,于是扭头躲到父母怀里,准备发起一场哭闹,很明显这场哭闹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保护。但非常多的家长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变化,也不理解孩子的诉求,只顾向我们一个劲地讲孩子的病情,这样一场惊天动地的哭闹就无可避免地发生了。”

专家表示 ,“其实很多时候可以避免宝宝发生这场哭闹,只要在孩子刚刚表现出害怕、想哭的时候,大人作出及时正确回应,比如可以先停止讲述病情,安定宝宝情绪,而医生也可在掏出听诊器之前先指一幅画或用一个玩具吸引孩子注意力和引起好感,之后再进入看病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