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心病居家护理

小儿先心病居家护理

谁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健康的出生,可是有的宝宝有先天性疾病,家长除了做好治疗的心理外还能够怎么办呢?下面介绍先心病的常见类型及治疗方案。

常见的4种类型

人的心脏分四个腔,上面的两个腔是心房,靠左侧的是左心房,靠右侧的是右心房。下面的两个腔是心室,靠左侧的是左心室,靠右侧的是右心室。

正常的心脏左、右两个心房之间有一隔膜隔开,互不相通,这个隔膜叫房间隔。两个心室之间也有一隔膜隔开,也是互不相通,这个隔膜叫室间隔。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出生时心脏结构就异常,较常见的有以下四种类型:

室间隔缺损:即心脏的左、右心室相通,血液不能被室间隔隔开。这种病的患儿常有呼吸困难、气喘、乏力、紫绀、抵抗力低下、易患感冒和肺炎等。

房间隔缺损:即左右心房相通,血液不能被房间隔隔开。轻者常无明显表现,重者可有疲劳、气短及紫绀等。

动脉导管未闭:胎儿时期,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有一条导管相通。出生以后,这条导管逐渐闭锁。如果出生一年后仍不闭锁,即为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可有发育迟缓、心慌、气短、紫绀等表现。

法洛氏四联症:亦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的一种类型,指肺动脉狭窄、主动脉右跨、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大四种畸形同时存在,患儿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紫绀等。

早发现 早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紫绀型及非紫绀型。紫绀型即出生后婴儿口周及四周末梢出现青紫,尤以哭闹时明显;非紫绀型婴儿早期无症状,往往在查体时发现心脏杂音,经超声波检查后确诊。为了尽早发现异常,年轻父母应注意以下情况:

如果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较轻,早产、临产时有过窒息,经抢救后发现面色青紫或有心脏杂音,应考虑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

观察婴儿出生后皮肤是否持续紫绀;孩子是否反复出现神志不清的情况;是否经常感冒,呼吸道、支气管、肺部有无反复感染;喂奶是否困难;平时呼吸是否急促;是否发育迟缓、消瘦、多汗。

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吃奶、进食、啼哭或排便时,常有发作性缺氧、呼吸困难、青紫加重,甚至出现抽风而失去知觉,严重的患儿可发生突然死亡,这种情况往往出现于出生后三四个月。

患儿稍稍长大一些后,学爬行及端坐的时间比正常孩子晚,独立站立的时间也短,睡眠时喜欢侧卧位,同时胳膊和腿都弯曲着,像一只“大虾”;等年龄再大一些 的时候,在跑、跳或游戏时,体力明显不如同龄儿童;有的患儿活动一会感到疲劳后,喜欢下蹲片刻再起来活动,而活动一段时间后又得蹲下来休息,医学上称之为 “蹲踞现象”,这种姿势可以增加肺活量,有利于减轻心脏负担,改善缺氧状况;有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时并无青紫,长大后才逐渐出现,同时手指和脚 趾的末端增粗呈鼓槌状,称为“杵状指”。

不论是何种表现,一旦出现异常,都应该去医院接受详细检查,包括胸部X线摄片、心电图、超声波 心动图等辅助检查,这样才能做出明确的诊断。一般情况下,患有严重先心病的小儿在婴儿期(1岁以内)就可表现出症状,如果到了3岁还未表现出什么症状,那 么即使有先心病,也是轻微的。心脏手术既有危险也有很大的希望,至于是否做手术、何时做,请家长一定听从医生的建议。有条件的话应该到专业的心脏病医院进 行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