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有“型”不只为了好看

药物有“型”不只为了好看

口服药物剂型也多种多样,西药有片剂、胶囊,中药有丸散膏丹,为什么会有这些区别?它们跟疗效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口服药,三种剂型最常见

常见的口服药主要有片剂、胶囊和丸剂三类。胶囊有硬胶囊、软胶囊两种。片剂又可以分为素片、包衣片、泡腾片和口腔速崩片四类。药物直接与辅料或单独药粉直接压制而成的药物叫素片,这是最常见、也最传统的一种剂型。给素片穿上“外衣”,就叫做包衣片,它可以进一步分为糖衣片、薄膜衣片、肠溶衣片等。泡腾片中含有泡腾崩解剂,遇水可产生二氧化碳使药片迅速崩解和融化。而口腔速崩片则是一种新剂型,此类药物可以在无水(或仅有少量水存在)的情况下于口腔内迅速崩解。

药物剂型五花八门只为满足治疗需要

尽管药物剂型如此五花八门,但其设计初衷却可以一言以蔽之——治疗的需要,具体说来,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便患者服用。有些药物带有强烈的味道,例如黄连素确实让患者难以下咽,这时包上一层糖衣,就会把药物的味道遮盖起来。同样道理,很多药物采用糖衣片或薄膜衣片的剂型,可以让良药不再苦口,与此同时,包衣还可以让药片更顺畅地通过食道,避免出现药片片卡在食道中的现象。同样的道理,有些液体药物也让患者难以下咽,例如藿香正气水,这时可以作成软胶囊,患者服用起来口感就好多了。至于一些药物颗粒也可以装入硬胶囊内,不仅可以掩盖药物的苦味及臭味,而且便于吞服。

另外,泡腾片崩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部分溶解于水中,入口时会带来汽水般的口感,甚至让人觉得服药成为一种享受。至于口腔速崩片更是让人们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也能服药,便于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