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盲”父母切忌乱“投药”

“医盲”父母切忌乱“投药”

  总以为所谓“雷人之举”多发生于80、90后的身上,可我上周则被一个年近半百的教授扎扎实实地“雷”了一下。话说这位教授,前阵子突然感冒并伴有高烧,而那时正遇甲流横行,他又有个重要的国际会议要参加,为了能快速退烧,赶上会议,他决定在家“自医”。先按量吃了一片安乃近(常用退烧药),见退烧效果不错,心急赶路的他随后再多加了两颗量,并逐渐递增药量以期立即退烧。但没料到病情却急转直下,人变得虚脱无力,教授先生被紧急送往医院,一查所有血样指标全部乱套,于是立即被收入住院。两周治疗下来,花费了3万元,当然国际会议也就没去成。

  为治愈一个小小的感冒却花掉了与之不等的“时间“与“金钱”,教授付出的代价可谓不小。我不禁由这位教授联想到前不久《世界日报》抛出的一个惊人数据:“因滥用抗生素,中国每年有30万儿童失聪,占整个聋哑族群的三至四成。”我想类似教授般心急乱“投”药的父母在我们身边肯定不在少数。而同时,我想起在我主持的每周育儿问答Ask Jane栏目里,时不时也有“医盲”的父母冒泡,这里我挑些典型的问题来“晒晒”:

  实例一:病急自行“投”药

  4月12日网友辉辉娘提问:宝宝9个月,大便干且很顽固,吃了好几种药都不行,有什么好办法吗?急盼。

  拿到这问题时,我第一反应是这个妈妈怎么给才9个月大的宝宝“吃药”,而且还“吃了好几种”!她与上文中教授的思维相似,认为药可以立即起效,甚至对9个月新生儿亦如此。然而,对新生儿用药需谨慎又谨慎,因为新生儿肝脏内的酶系统尚未建立起来,因而其解毒功能较不完善。许多药物不能自行分解,遂游离在体内,最后导致蓄积而中毒。除此之外,宝宝的肾脏也处于发育阶段,药物中所含的各种元素极易在血液中蓄积而引起药物敏感症甚至中毒。所以,遇到小毛小病就自行给新生宝宝用药,如不当就如给孩子“下毒”,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