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孕妇都要做唐氏综合征筛查吗?
近日,“唐氏综合征”被确立为上海市出生缺陷重点干预的病种之一,首批试点区浦东新区、杨浦区的1万余名孕产妇将率先获得免费全套血清筛查。作为《上海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将逐步实现对所有有筛查意愿的孕妇进行“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并对高风险孕妇进行风险评估、医学咨询和产前诊断,以尽可能减少患有“唐氏综合征”的新生儿出生。
唐氏综合征是由于多出一条21号染色体所导致的疾病。正常人只有两条21号染色体,而唐氏综合征患者有三条21号染色体,因此唐氏综合征也被称为“21三体综合征”。它是目前所知造成智力低下的首要病因。
据统计,约每700个活产婴儿中就有一个唐氏儿出生;在所有智力低下的患者中,约10%是由唐氏综合征引起的。新生儿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母亲年龄密切相关。随着母亲年龄增加,生育唐氏综合征患儿的风险呈升高趋势。当母亲年龄超过35岁时,这种风险急剧增高。然而,由于在35岁以前生孩子的妇女占绝对多数,事实上80%的唐氏综合征患儿是由35岁以下的妇女生下的。
产前干预通常分二步进行。第一步产前筛查,即通过简易、无创的方法对所有孕妇进行基本排查,筛选出胎儿可能患唐氏综合征的高风险孕妇;第二步产前诊断,即对筛查结果为高危的孕妇进行侵入性的产前诊断,明确胎儿是否真正受累。
常见疑问
问:每个孕妇都有必要接受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吗?
答:是的。虽然限于技术的限制,筛查不能检出所有但依然是大量的唐氏综合征患儿。
问:我应该在何时接受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
答:孕早期筛查在孕10-13+6周进行,孕中期筛查在孕15-20+6周进行,应记住以上两个时间段,避免错过合适的筛查时间窗。
问:唐氏综合征是罕见疾病吗?
答:唐氏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遗传疾病,新生儿发病率在1/700左右。各个种族、各个国家均有很多唐氏综合征患者,在中国有超过100万的唐氏综合征患者。
问:父母都很健康,孩子还可能是唐氏综合征吗?
答:绝大多数唐氏综合征都来自于新生突变,理论上任何一对夫妇都有生育唐氏综合征孩子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在全体孕妇中推行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
问:男孩更容易得唐氏综合征吗?
答:唐氏综合征和性别无关,男女的发病率基本相同。
唐氏综合征是由于多出一条21号染色体所导致的疾病。正常人只有两条21号染色体,而唐氏综合征患者有三条21号染色体,因此唐氏综合征也被称为“21三体综合征”。它是目前所知造成智力低下的首要病因。
据统计,约每700个活产婴儿中就有一个唐氏儿出生;在所有智力低下的患者中,约10%是由唐氏综合征引起的。新生儿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母亲年龄密切相关。随着母亲年龄增加,生育唐氏综合征患儿的风险呈升高趋势。当母亲年龄超过35岁时,这种风险急剧增高。然而,由于在35岁以前生孩子的妇女占绝对多数,事实上80%的唐氏综合征患儿是由35岁以下的妇女生下的。
产前干预通常分二步进行。第一步产前筛查,即通过简易、无创的方法对所有孕妇进行基本排查,筛选出胎儿可能患唐氏综合征的高风险孕妇;第二步产前诊断,即对筛查结果为高危的孕妇进行侵入性的产前诊断,明确胎儿是否真正受累。
常见疑问
问:每个孕妇都有必要接受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吗?
答:是的。虽然限于技术的限制,筛查不能检出所有但依然是大量的唐氏综合征患儿。
问:我应该在何时接受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
答:孕早期筛查在孕10-13+6周进行,孕中期筛查在孕15-20+6周进行,应记住以上两个时间段,避免错过合适的筛查时间窗。
问:唐氏综合征是罕见疾病吗?
答:唐氏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遗传疾病,新生儿发病率在1/700左右。各个种族、各个国家均有很多唐氏综合征患者,在中国有超过100万的唐氏综合征患者。
问:父母都很健康,孩子还可能是唐氏综合征吗?
答:绝大多数唐氏综合征都来自于新生突变,理论上任何一对夫妇都有生育唐氏综合征孩子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在全体孕妇中推行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
问:男孩更容易得唐氏综合征吗?
答:唐氏综合征和性别无关,男女的发病率基本相同。
相关文章
-
胎儿早产危害大 如何能避免早产胎儿的早产危害性其实也是非常大的,那么就应该要积极的去避免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才可以的,其实我们就应该来看看在生活中怀孕期
-
准妈想知道孕期要做几次产检孕期要做几次产检呢?孕期做几次产检最合适最健康呢?产检期间又有什么要注意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详细的解析,为你科学
-
孕妇做四维彩超检查有什么作用每个女性都是需要经历结婚生子的这样一个经历,而要想生个健康的宝贝首先少不了的就是正常的体检,只有接受了检查才能查出一些状
-
孕期准妈妈尿频正常吗?需要就诊吗已有三个月身孕的小茵最近老是往厕所里跑,要不了多久又想小便。其实,尿频是准妈妈们最容易产生的症状,这主要是因为逐渐
-
孕早期90天全方位健康报告怀孕的头3个月,喜悦、紧张与不适并存的3个月。在这3个月里,我们的孕妈咪会有哪些变化?产生什么样的症状?生活中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