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矮小症认知的三大误区

警惕!矮小症认知的三大误区

何谓矮小症?专家说,目前临床上用标准差法和身高百分位法来判断身材矮小,在生活中如果孩子每年长高不到5厘米、长期低于同龄孩子半个头、一直坐在班级第一排,则可怀疑有生长发育障碍,需要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排查。对于矮小症,你了解多少呢?

误区一:

女孩来月经才是青春期

正解:事实上,青春期开始,男孩是以睾丸发育,女孩是以乳腺发育为标志的。女孩来了月经,男孩开始遗精,已经进入青春中后期了。这时再带矮小症患儿去医院治疗,想要追赶同龄人身高,已经没有多大余地了。正常情况下,如果男孩开始遗精、女孩来了月经,那么身高大约只有5~7厘米的增长,有些孩子甚至只能增长1~2厘米。男孩小于9岁开始睾丸发育,女孩小于8岁开始乳房发育即是性早熟。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家长要特别留意,一旦孩子有早熟迹象,应及早带其就医,以免贻误最佳诊治时间。

误区二:

足月低体重儿,以后还有机会追到正常身高

正解:足月低体重儿是母亲怀孕已超过37周,但出生时体重小于2.5公斤,身高小于47厘米的孩子。而正常的孩子出生时体重约为3公斤,身高约为50厘米。这些孩子70%以上出生后会有追赶性生长,2岁前追赶到正常年龄水平。但如果到2岁时都未能追赶上同龄小朋友,那以后能达到正常身高的机会就很微小。所以,如是足月低体重儿,家长一定要注意其生长发育的曲线,如果到了2岁还是细细粒,那以后七八成是矮子。

专家强调说,对于足月低体重儿,有些家长为了追赶,拼命把孩子催胖,这样的催胖,会导致孩子内分泌紊乱,长大后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比正常的孩子高很多,如果是女孩子,成年后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几率会增大很多。但是,如果孩子过瘦、营养不足,身高增长也会缓慢。因此,家长要注意的是孩子的生长发育要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误区三:

家长迟长高,孩子也会迟长高

正解:其实,父母迟长,未必孩子也会迟长。很多小孩小时偏食,营养不均衡,导致体弱多病,身高体重比同龄的孩子矮小、轻,但老人家都说以后会追回来,父母也就信以为真了。其实不然,孩子在生长的黄金期如果身体健康问题较多,这会阻碍他生长发育的进程,但是青春期却会按部就班的到来,因此就会出现孩子还未飙高,青春期已经结束了的状况,这时再想治疗往往已经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