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营养与胎儿的骨骼发育

孕期营养与胎儿的骨骼发育

整个妊娠期,准妈妈都要注意营养的充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胎儿的 成长发育。从第5个孕月起,胎儿牙齿开始钙化,恒牙牙胚开始发生,建造骨骼也需大量的钙。因此,孕妈咪对钙的需求量很大,每天应摄取1000-1200毫 克钙。如果发生缺钙,除了常感腰酸、腿痛、手脚发麻、腿抽筋外,婴儿在出生后牙齿容易坏掉,严重时导致先天性佝偻病。并且,孕妈咪易发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引发母婴不良结局。

在母亲缺钙时,可以有血清钙的浓度降低,但仍能保障胎儿钙的供给,也就是说在母亲有腿抽筋,肌肉痛等症状发生时,一般胎儿还是可以得到足够的供给的。

提起佝偻病,人们总以为此病好发于婴儿时期。其实不然,当孩子还在娘胎里,就可能已发生佝偻病,医学上把这种佝偻病称之为先天性佝偻病。据国内某些地区的报告,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病率高达50%以上。可见,预防佝偻病应从胎儿期做起。

为什么胎儿也会患佝偻病呢?这得从胎儿骨骼的发育谈起。胎儿在第8~10周,长骨骨干开始骨化,这种骨化的进行,有赖于母体对钙磷和维生素D的摄取,尤 其是在妊娠后半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也相对较高。如果此时孕母体内维生素D和钙量不足,即可影响胎儿的骨骼发育而发生先天性佝偻 病。在妊娠期间户外活动少,阳光照射不足、营养不良以及妊娠后期常有腰酸、腿痛、手脚发麻和抽搐等低钙症状的孕妇,胎儿也易患先天性佝偻病,孩子出生后不 久即出现佝偻病的症状:生后2~3个月内前囟门特大、前后囟门通连、胸部左右两侧失去正常的弧形而成平坦面,甚至发生低钙抽搐。

先天性佝偻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孕妇在孕期内多进行户外活动、晒晒太阳;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富含钙和其他营养素的食物。必要时服用维生素D制剂,尤其是在孕期有手脚发麻、抽筋等低钙症状者,更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和钙粉等。

维生素E低于正常水平,易发生红细胞膜的破裂而导致溶血、血小板增加。

营养性贫血:叶酸、铁、B12。

孕妇缺钙可能会导致:胎儿体格发育不良、孕妇骨质疏松、孕妇腰腿疼痛和小腿抽筋。新生儿体内全部钙的含量为 22克,大部分在怀孕的后半段纳入其骨骼中,估计胎儿在头3个月每天吸收30mg,第7个月每天吸收120mg,而在最后一个月每日达450mg,幸而孕期女性对钙的吸收能力要高于孕前,我国建议孕妇的每日钙摄入量是递增的。孕期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导致:婴儿低钙血症、婴儿手足搐搦、婴儿牙釉质发育不良、母体骨质软化症。

妊娠期维生素B2随着热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多,缺乏可致胎儿发育迟缓。

有人认为孕妇有时会出现疲乏、肌肉痉挛和神经炎,都与B1缺乏有关。

A过量会导致胎儿畸形、唇裂、萼裂等器官缺陷。

钙的吸收率成年人在30-40%左右,婴儿和孕中后期女性吸收率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