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抑郁为何“眷恋”白领孕妇
很多人都知道有“产后抑郁症”,但对“产前抑郁症”和其严重性却知之甚少。专家提出:产前抑郁症的危害性远远大于产后抑郁症,严重的话甚至还会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诸如自残、自杀等,累及胎儿的性命。并提醒,女性从怀孕起,在心理上就应及时调节,做好角色转换。
荷尔蒙变化引发抑郁
记者从市妇联下属的唯尔福女性心理热线了解到,近年来,产前出现精神问题、心理问题的女性正呈上升趋势,仅在该热线咨询的女性已经占到全部咨询总数的15%以上,上升率为9%,远远超过产后抑郁症每年2—3%的上升率,其中以白领女性为主。
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妇保专家陈大宁告诉记者,产前抑郁症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孕期心理疾病。女性从怀孕起,由于体内荷尔蒙出现变化,特别在怀孕早期的3个月里,出现呕吐等各种身体不适;同时,心理也容易出现波动,情绪更容易低落。由于生育期女性是精神病易感人群,如果调节能力差的女性此时没有得到适当照顾,心理压力过大,难以从“少女角色”转换到“妈妈角色”,就可能在临床上表现出躁狂、抑郁、精神分裂,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和幻觉,以致发生难以预料的意外事件。
心理落差是患病原因
唯尔福女性心理热线负责人周美珍分析,怀孕后的女性往往最担心产后会失去怀孕前的一切,在丈夫和单位里“失宠”,更多白领女性还担心自己身材会变形。
越来越多的中高收入女性在怀孕后马上辞退工作,原先充实的生活状态、明确的生活目的一下子就没了,人也变得很空虚,孕妇不做事情就东猜西想,猜想久了心理问题也就出来了;另外,城市女性从小没吃过苦,生孩子会带来的痛楚让她们整天诚惶诚恐。
准妈妈需要更多关爱
妇保专家陈大宁告诉记者,丈夫在孕前、产后都要密切关注妻子的心理变化,尽一切可能关心她、体贴她,减少不良刺激,使之保持愉快心情和稳定情绪,对生男、生女也不要有过多压力。
在产前先使产妇对分娩和产后的卫生常识有所了解,减轻孕妇对分娩时的“疼痛感”产生恐惧感和紧张感。
及时调节情绪,放松心情,对孕妇来说很重要,适当户外运动,比如短途旅游、做孕妇操、游泳等,参与一些社交活动;保持充足的孕期营养,因为足够的营养和充分的休息能够避免心理疾病的发生。
孕妇最好的休息形式即是睡眠,通过适当的睡眠解除疲劳,使体力与脑力得到恢复。
如果睡眠不足,可引起疲劳过度、食欲下降、营养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增加孕妇和胎儿感染的机会,造成多种疾病发生。但睡眠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有的仅睡5—6小时即可恢复体力与精力,有的则需更多的时间,一般正常人需要8小时的睡眠,孕妇因身体发生一系列特殊变化,易感疲劳,可适当延长1小时为宜,一般至少应在8小时。
妊娠晚期,为保持精力充沛,还应在中午坚持1小时左右的午睡。如无条件者,至少也应卧位休息半小时。孕妇每日工作时间不应超过8小时,并应避免上夜班。工作中感到疲劳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稍休息10分钟左右,也可到室外、阳台或楼顶呼吸新鲜空气。
长时间保持一种工作姿势的孕妇,中间可不时变动一下姿势,如伸伸胳膊动动脚,以解除疲劳。除此以外,优闲自得的散步,也是一种很好的休息形式,如坚持晚饭后就近到公园、广场、体育场、田野、宽阔的马路或乡间小路散步。最好夫妻同行,同时说说悄悄话,除能解除疲劳外,也是调节和保持孕妇良好精神状态的妙方,对孕妇和胎儿的身心健康均有收益。但行程要适中,还应避免着凉,否则会得不偿失
-
小儿出现社交恐惧症的原因就像这个社交恐惧症,也是非常常见那种心理疾病,不管是一些老年人或者是中少年或者是小孩子,都可能会被这个疾病给困扰,那么就
-
孕期克服情绪失控的四个方法孕妈妈们在孕期身体和心理上都会产生一些变化,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观察,我们发现一些孕妈妈们会出现情绪波动很大甚至失控的问题,
-
为什么怀孕后女性容易发脾气不少准妈妈们在怀孕之后会出现脾气很大的现象,直接严重的影响到了身体健康,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这个问题的存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
-
孕期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当我们遇到不同的事情,我们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对于准妈妈们来说在孕期的不同阶段在心理上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想健康的度
-
缓解孕期压力的一些小建议缓解孕期压力的一些小建议是什么呢?很多孕妈在怀孕前就开始有孕前焦虑症,尤其是怀孕中后期这种焦虑更加的明显。这种焦虑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