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准妈妈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孕期准妈妈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通常情况下大家会认为骨质疏松属于中老年人群的专属疾病,但其实在生活中一些年轻人也会出现骨质疏松的问题,特别是身处孕期的孕妈妈们。那么在孕期我们如何做才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的出现呢?

骨质疏松一般情况下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患者大多在50岁以上。但是骨质疏松的预防要从最早开始,胎儿时期就应预防骨质疏松。据美国医学专家研究显示,孕妇在怀孕期间钙质补充不足,不仅孕妇在怀孕后期会出现小腿抽筋,还会增加胎儿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虽然骨质疏松主要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病,但由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由于需要消耗大量的钙质,也是有可能发生骨质疏松的,需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孕妇骨质疏松有什么危害?

由于孕期和哺乳期都是“一人吃两人用”,对钙质及和其他矿物质消耗较大,如果不能够及时补充,可能会发生骨量的流失,引起骨质疏松症。从临床表现来看,骨质疏松主要有以下三种症状:

一是疼痛,包括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

二是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由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孕妇如果发现自己在孕期身高下降了3厘米就要引起注意,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三是发生脆性骨折,如从站高或者小于站高跌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妊娠期女性较严重的骨折多是脊椎骨折。

除了母体的危害外,孕期缺钙的可能还会导致胎儿发生骨质疏松症。

孕期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孕妇要预防骨质疏松,关键是补充足量的钙,一方面补充身体所需,一方面共胎儿使用。研究显示,一般分娩后,产妇将丢失8%~10%的含量,哺乳期妇女一年可丢失7~10%的含量,可见孕期补钙的重要性。

孕妇补钙的途径有很多,除了钙片之外,日常饮食应摄入高钙食物,如各种鱼类、肉类、鸡蛋、豆制品、牛奶、黑芝麻等,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各类新鲜蔬菜,并避免饮用茶、咖啡、酒等刺激性的物质,并减少食盐和油腻食品的摄入。

孕妇在妊娠期间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均衡多样化饮食,多到户外走动,多晒太阳,睡眠要充足,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专家指出,在孕期准妈妈们一定要护理好自己身体各方面的健康,想预防骨质疏松一定要适当的补充一些钙元素和维生素D,同时要坚持每天适当的户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