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什么中国剖腹产比例居高不下
分娩是很多产妇担心的事情。对于婴儿来说,经过产道的挤压,将胎儿胎头受压后,呼吸中枢活跃,出生后能迅速正常呼吸。然而,每年还是有很多产妇选择剖腹产。究竟到底国内的剖腹产机率是多大呢?
不看不知道,一查确实是吓了一跳:根据今年8月份美国《科学日报》上的文章介绍,中国妇女的剖腹产比例高达50%!文章虽然是美国人写的,可是他们使用的数据却来源于中国的统计数据。小编认为他们的分析比较接近事实,也很让人感慨。
文中指出根据统计数据,2010年出生在中国的1千6百万婴儿中,接近50%是剖腹产。根据中国官方报道,目前国内的剖腹产率高达36-58%,而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还低于5%,90年以前也不超过10%,那么为什么在短短的二十年间,剖腹产比率会增加的这么快?大家知道美国人非常喜欢用统计数据说话,那么根据过去20年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过去二十年中国急速上升的剖腹产率归咎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产科护理系统;医院经济效益和患者主动诉求。
有限的医疗资源与基数庞大的产妇人数之间的不平衡
大家都知道在国内医生人数和病人的比例和国外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在中国,每1000个产妇只有平均1.5个护士,而在英国这个比例是平均9.8个护士服务1000个产妇。比例相差6.5倍,可想而知,在中国工作的医生护士工作的紧张程度和国外医护人员就不是一个级别的。这种情况下,哪怕就是为了减轻工作压力,您想想看医院里是倾向于选择剖腹产呢,还是顺产?
各级医院的医生水平良莠不齐
宝贝妈咪去年看过一篇中国协和医院的留美妇产医师写的文章,讲述中美医疗差距到底在哪里?其中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事实就是:相对于美国的医生标准化要求,中国医生更倾向于经验的积累。这一点宝贝妈咪感触很深:我在美国生了两个孩子,分别在两个医院不同由不同的产科大夫产检,给我的感受是大家水平真的都差不多,程序也近似,产房设备差距也不大,所以不存在更倾向于去找专家或是专科医院的问题。这样一来,各大医院之间的病人人数就比较平均,不像在中国,大家都要去大医院生产,最好找专家看诊,这种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的状况,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医生的良莠不齐还表现在相对于美国医学院学生必须学完4年本科以后才可以报考,6年后毕业才可以考医生执照,所以人家的医生相当于我国的博士生水平,中国医学院学生只需5年毕业,实际上是本科生水平。所以虽然大家都叫“Doctor”,但含金量还是稍有差别。根据美国《科学日报》的报导,中国只有2%的医师完成了硕士或是博士生的培训。从这个比例看来,宝贝妈咪还是觉得,要是我在国内生孩子,我也会挑医生,毕竟人命关天啊!
医院的经济效益促使医生倾向于鼓励产妇剖腹产
我国传统的医药不分家,以药养医等等的弊病不需要宝贝妈咪在此复述。各大医院自负盈亏从某种形式上迫使医院和医生的经济效益和病人的多少以及病人的支出挂钩。从医生的基本工资来看,中国医生并不高,而劳动强度却又大大高于西方同等级的医生,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医生感慨“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这在客观上造成医院倾向于鼓励病人多花钱。毋庸置疑的是剖腹产的效益要比鼓励病人自然生产高得多,这种情况下,如果您是医生,恐怕也不会极力劝阻产妇自然生产吧?
-
这5类孕妇,剖腹产的可能性更大我们都知道在现在的这个生活中,每个人的生活节奏也是越来越快了,好多人在吃东西的时候,并不是他们的作业,肯定会导致自己到了
-
盘点那些剖腹产“后遗症”在以前,剖腹产一直是产妇在无法顺产的情况下才使用的生产方式,可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很多能够顺产的产妇还是会选择剖腹产。
-
产后如何顺利排出第一次小便女人生孩子是一件大事,真是痛并快乐着。许多新妈妈生好小孩后碰到的一大问题就是产后第一次小便的问题。第一次的小便迟迟排不出
-
如何预防剖腹产后疤痕增生为了能给宝宝健康安全的营养供给,产妇妈妈一般会选择用母乳喂养。为了保证母乳的供应和质量,哺乳期不能随便滥用药物。但是剖腹
-
剖腹产一周饮食该如何安排很多孕育由于各种原因采用剖腹产,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剖腹产不是很大的手术。但毕竟是手术,饮食上还是有很多禁忌的。饮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