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不决 顺产or剖宫产
很多孕妈咪都在为选择什么分娩方式的选择烦恼的。由于我国的剖宫产率急剧上升,另外剖宫产后的后遗症很多,经常让妈妈们头疼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分娩方式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分娩方式。
“有意愿”令剖宫产率不断上升
不可否认,随着医学不断发展,麻醉技术的熟练、剖宫产术式的改进和简化,手术时间缩短,术中损伤和大出血的大幅度降低,剖宫产的切口更美观,甚至不需要拆线,剖宫产技术的安全性为更多的准妈妈及家属所接受,“有剖宫产愿望”成为剖宫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多数自愿选择剖宫产的准妈妈及家属认为:
产妇受痛苦的时间短,同时家属等待的时间也缩短了,不需要焦急等待十几个小时。
不用担心漫长的阵痛,会阴侧切的疼痛。
不会顺产不成再剖宫产,不用再担心产妇受两种罪。
防止了盆底损伤,防止阴道松弛,这样才不会影响以后的夫妻生活。
现在手术方式改进,切口美观,甚至不被发现,年龄偏大(30岁~35岁)初产妇不用再担心自己体力不胜任分娩过程。
剖宫产还能避免难产,防止胎儿受伤的危险,尤其为多年不孕的准妈妈降低分娩危险。
从医院方面来说,医生面对不断增多的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给医务工作带来的困扰,使他们对准妈妈及家属的要求采取纵容或妥协的态度。其次,医务人员剖宫产手术也免去了医务人员长时间观察产程的辛苦及其所承担的风险压力。
另外,社会对准妈妈妊娠完美结局的期望值过高,妊娠分娩的要求已由保证母婴安全转化为确保母婴安全。医疗纠纷增多,准妈妈经济状况,准妈妈家庭对胎儿出生时间的迷信,这些都影响着医务人员对分娩方式的选择。
可适当放宽的剖宫产指证
确实,当出现难产的因素或情况时,剖宫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母体存在合并症或并发症,不能承受分娩过程;产道异常,如骨盆狭窄、子宫畸形等;或者胎儿巨大、胎儿宫内窘迫;或者羊水过少、胎盘低置等。
有研究发现:妊娠胆汁淤积症是一种特发于妊娠中晚期的以瘙痒和黄疸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临床显示其对准妈妈无大危害,但是容易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死胎等。对120例胆汁淤积症孕产妇研究发现:顺产发生新生儿缺氧的机率增加,建议如顺产应严密监测,并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另外,剖宫产也可以降低一些母儿垂直传播疾病的风险。比如,乙肝的宫内感染率约10%~15%。国外专家Lin和Lee等发现剖宫产可以降低HBV的母婴垂直传播。国内也有相似研究,在对207例乙肝抗原阳性准妈妈分娩的209例新生儿进行检测,发现与阴道产相比,剖宫产可以降低HBV的母婴垂直传播。又比如,经阴道分娩新生儿眼结膜带菌机率是剖宫产儿的14.3倍,剖宫产儿眼结膜带菌的机率是3.88%。
辩证看待剖宫产
但是剖宫产毕竟是一个手术过程,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可说是“杀鸡取卵”,不仅对产妇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新生儿死亡率并未下降,反而逐渐上升,而且剖宫产术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
对母体而言:
手术操作步骤多,损伤大,可能出现产后出血、腹部伤口感染等情况。
术后还可引起麻醉意外、肠胀气、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导致盆腔、腹腔脏器粘连。
术后2年内伤口疼痛、子宫活动受限,慢性腹痛率高于自然分娩。
妊娠子宫疤痕破裂、宫外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几率增加。
剖宫产术后泌乳量少、母乳喂养减少,手术分娩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均高于自然分娩者。
对胎儿而言:
剖宫产的胎儿胸廓未经积压,残余羊水黏液等易引起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没有经过产道挤压,会影响新生儿肺脏及大脑的功能发育。
剖宫产生理性黄疸儿,经皮测定胆红素指标明显高于阴道产儿。
剖宫产可因产妇身体状态的改变而影响母乳喂养的效果,导致新生儿体重下降及生理需要不能满足,出现生理性跌磅。
所以,实行剖腹产的产妇应该具备明确的医学指征,降低剖腹产率首先要规范剖腹产指征诊断,避免不必要的剖腹产手术。
-
这5类孕妇,剖腹产的可能性更大我们都知道在现在的这个生活中,每个人的生活节奏也是越来越快了,好多人在吃东西的时候,并不是他们的作业,肯定会导致自己到了
-
盘点那些剖腹产“后遗症”在以前,剖腹产一直是产妇在无法顺产的情况下才使用的生产方式,可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很多能够顺产的产妇还是会选择剖腹产。
-
产后如何顺利排出第一次小便女人生孩子是一件大事,真是痛并快乐着。许多新妈妈生好小孩后碰到的一大问题就是产后第一次小便的问题。第一次的小便迟迟排不出
-
如何预防剖腹产后疤痕增生为了能给宝宝健康安全的营养供给,产妇妈妈一般会选择用母乳喂养。为了保证母乳的供应和质量,哺乳期不能随便滥用药物。但是剖腹
-
剖腹产一周饮食该如何安排很多孕育由于各种原因采用剖腹产,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剖腹产不是很大的手术。但毕竟是手术,饮食上还是有很多禁忌的。饮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