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吃药 专家来指导
最近忽冷忽热的天气“打倒”了不少宝宝。治病总得吃药,可对于很多父母而言,喂宝宝吃药简直是一个梦魇,往往自己累得满头大汗、宝宝哭得声嘶力竭,仍然没能“完成任务”。几天我们就请专家给我们支招。
很多家长都会碰到宝宝不吃药的情况。其实,现在大部分儿童用药都是颗粒或水剂,并不算难吃,关键是大人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同时注意别让宝宝产生恐惧心理。
A 1岁以内可使用喂药器
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总护士长吴金凤说,现在厂家在生产儿童用药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孩子们的特点,因此现在大部分儿童用药都是冲剂或者水剂,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就加了糖来改善口感,“不像咱们小的时候,大人孩子都是一样的药,只不过分量有差别。”
因此,让年龄在1岁以内的小宝宝顺利把药吃下去,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吴金凤说,家长可以用小勺喂药。“勺子的大小要根据宝宝的嘴巴来选择,从嘴角伸进去,轻轻压住宝宝的舌头把药喂下去。”吴金凤说,这样不容易引起呛咳,宝宝也不会感到难受、恐惧。需要注意的是,喂药之后不要马上把勺子拿出来,而是要等药咽下去了再拿出来,以免宝宝再把药吐出来。
“用滴管给小宝宝喂药最好,或者医用的注射器,很多婴儿用品店卖的喂药器也可以。”吴金凤说,但要注意,在使用注射器的时候一定要把针头去掉,这一类的喂药辅助器具一定要注意清洁,每次使用后煮沸消毒。“另外,在往宝宝嘴里滴药或喷药的时候,不要一下喷得太多,也不要太深入宝宝的口腔,以免宝宝呛咳或窒息。”
B 鼓励大宝宝自己吃药
宝宝到了会走会跑能说话的时候,也就是两岁左右,多半已经可以跟父母进行沟通,也已经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这时候的宝宝不愿意吃药的时候,父母那可就费大劲了。拿咱们自己来说,谁没有过被家长“捏着鼻子灌药”的痛苦经历?但这并不是好方法。吴金凤说,捏着鼻子灌药是不科学的做法。这时候宝宝一般会剧烈挣扎,容易引起呛咳,药也吞不下去,还容易让宝宝产生恐惧或抗拒心理,给以后喂药增加困难。
“对于大一点的宝宝,家长要跟宝宝讲道理,或者用鼓励的方法,让宝宝自己把药吃下去。”吴金凤说。家长要耐心地和宝宝交流,用温和的态度劝说,讲明“吃药才能治好病”的道理,让宝宝觉得自己能把药吃下去是一件很光荣、很勇敢的事。同时还可以适当给予糖果饼干等小奖励,这样让宝宝从心理上消除对药物的恐惧,由被动变主动,不再害怕吃药。
“总之,宝宝在哭闹的时候一定不能强行喂药。”吴金凤说。
C 给宝宝喂药也要讲究姿势和禁忌
要想让宝宝顺利把药吃下去,喂药的姿势和手法也很重要。吴金凤介绍,吃药的时候,宝宝一定不能是平躺的姿势,可以把宝宝抱起来或者让宝宝半躺着,总之头部要高于胃部,才能让药物顺利咽下;给宝宝喂药后可以轻轻捏捏双颊,帮助宝宝吞咽。
儿童用药中,也不可避免的有片剂。吴金凤建议,这时候一定不能参照大人吃药的方式——张口、放药、喝水、吞咽来给宝宝喂药。因为孩子吞咽功能不完善,容易引起呛咳、呕吐甚至药片卡住呼吸道等紧急事件。“可以把药片掰成几片或碾碎,用温水加糖水送服。”
但是,不管是什么剂型的药,都不可以用奶水或牛奶送服。“因为奶中的成分可能会跟药物成分发生化学作用,出现沉淀或结晶,影响药物吸收。”吴金凤说。
如果宝宝还在哺乳期,服药的时间最好是喂奶前或两次哺乳之间喂,降低吐奶的几率。保护呼吸道黏膜的药物如化痰类药物、止咳糖浆等,在吃完后半小时内不能喝水;治疗宝宝拉肚子的思密达,更不能随便用水送服,要严格按照说明上的浓度配比,以免影响药效。
“青蛙抱”会不会导致宝宝罗圈腿
有报道称,家长的“青蛙抱”会导致宝宝。本文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青蛙抱”与宝宝的罗圈腿
“青蛙抱”与罗圈腿没有关系。造成宝宝罗圈腿的原因很多,如软骨营养障碍等,但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为多,早期以多汗、易惊为主要症状,如不及时纠正,会影响骨骼发育。佝偻病患儿长到1岁左右,学站学走路时,腿部难以负荷身体的重量,就会导致下肢朝外侧弯曲而形成罗圈腿。
家长应以科学的养育方法预防小儿罗圈腿的发生:合理喂养,多去户外活动,不要过早、过久地站立和学步,少用学步车,不要过早穿较硬的皮鞋,因为婴幼儿腿部力量较弱,学行走时穿硬质的鞋,会影响下肢正常发育。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正常情况容易被误认为罗圈腿。6个月以内的婴儿两下肢的胫骨(膝关节以下的长骨)朝外侧弯曲是正常生理现象,6个月到1岁时就会逐渐变直。一些家长用捆绑法试图让孩子腿变直是不对的,因为这样不但不能矫正腿形,还可能影响孩子髋关节的正常发育。此外,2岁宝宝有时会有轻度膝外翻或膝内翻也正常,大多能在生长过程中自行纠正,无需担心。
光照胎教促进宝宝视力发育
光照胎教法是通过对胎儿进行刺激,训练胎儿视觉功能,帮助胎儿形成昼夜周期节律的胎教法。光照胎教法最好从孕24周开始实施,用手电筒即可,因为此时胎儿对光开始有反应。
其实,胎儿在怀孕第13周开始就已经形成了,孕25周前和32周后总把小眼睛紧紧地闭着。从怀孕24周后,将光射进子宫内或用强光多次在母亲腹部照射,可发现胎儿眼球活动次数增加,胎儿会安静下来。
用B超检查仪可以观察到,用手电筒的微光作为光源,一闪一灭地照射孕妇的腹部,胎儿的心率就会出现变化。一般来讲,每次对孕妇腹部照射3次,照射的同时,准妈妈和宝宝进行对话,告诉宝宝现在是什么时间。这样,可促进胎儿视觉功能发育,对日后视觉敏锐、协调、专注和阅读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光照胎教和音乐胎教、运动胎教一样,都是孕妇自身磨练性情、提高修养的过程。准爸爸可以和准妈妈一起进行光照胎教,要坚持下去、有规律地去做,才能使胎儿领会其中的含义,并积极地做出回应。
孕期洗澡注意三项原则
怀孕以后,由于机体内分泌的改变,新陈代谢逐渐增强,汗腺及皮脂腺分泌也会随之旺盛。因此,孕妇比常人更需要沐浴,以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尿路感染。可是,如果在沐浴时不注意方法,有可能对母体和胎儿的健康造成影响,对胎儿来说,有些甚至是永久性的损害。那么,孕妇沐浴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注意水的温度
据近代医学研究表明,过高的温度会损害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
据临床测定,孕妇体温较正常上升2℃时,就会使胎儿的脑细胞发育停滞;如果上升3℃,则有杀死脑细胞的可能。而且因此形成的脑细胞损害,多为不可逆的永久性的损害,胎儿出生后可出现智力障碍,甚至可形成胎儿畸形,如小眼球、唇裂、外耳畸形等,有的还可导致癫病发作。
一般来讲,水的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损害越重。所以,孕妇沐浴时,水的温度应掌握在38℃以下,并最好不要坐浴,避免热水浸没腹部。
时间不宜过长
在浴室内沐浴,孕妇容易出现头昏、眼花、乏力、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浴室内的空气逐渐减少,温度又较高,氧气供应相对不足所致。加之热水的刺激,会引起全身体表的毛细血管扩张,使孕妇脑部的供血不足。同时胎儿也会出现缺氧、胎心率加快,严重者还可使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受到不良影响。
因此,孕妇在进行热水浴时,每次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为佳。
应该采取立位
怀孕后,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发生了多方面的改变,阴道内具有灭菌作用的酸性分泌物减少,体内的自然防御机能降低,此时如果坐浴,水中的细菌、病毒极易随之进入阴道、子宫,导致阴道炎、输卵管炎等,或引起尿路感染,使孕妇出现畏寒、高热、腹痛等症状,这样势必增加孕期用药的机会,也容易留下畸胎或早产的隐患。
-
给新生儿洗头要注意的事项现在的很多小孩子都是越来越爱卫生了,刚出生的小孩子的头上肯定也会有一些脏东西的,如果是清洗不掉的情况下,也会堵塞毛孔,引
-
宝宝最佳洗澡时间是什么呢在日常生活中,使其身体在过了一段时间后为之都要进行洗澡,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持身心的健康,更不要说对刚出生的宝宝了,所以平时
-
宝宝出牙慢的因素有哪些呢宝宝在经过了几月的发育,为之毛发、牙齿、骨骼、身高等都有很大变化,使其生活中有的小儿年龄在不断生长,但就是牙齿不见任何的
-
谈谈怎么才能让奶水充足呢母乳是宝宝在日常不可或缺的食物,但生活中有的准妈妈出现了严重的乳汁不足现象,这对于自身的健康和小儿不能及时得到营养补充都
-
带宝宝游泳有哪些注意事项在对于刚出生不久的小儿,家长都有让宝宝进行训练游泳,这样对尽快接受外界适应,与之刺激宝宝视觉、触觉、平衡感等都带来极大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