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心理 > 学龄前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的重点是不同的吗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的重点是不同的吗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的重点是不同的吗?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或者是照搬别人的成功经验,其实这样做是不行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事物的了解和需求是不一样的,而且孩子是教育的个体,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或别人的经验,今天我们就聊聊不同阶段的孩子的教育问题,一起看看。

孩子0~1岁

孩子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他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教育重点:

让孩子信任我们。给孩子足够的爱,满足孩子基本的需要,渴了、饿了、生病了,我们要及时地给予照顾。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的品质,它能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不相信周围的世界。

给家长的建议:

父母再忙也要全力关注、满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孩子2—3岁

孩子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性,克服羞怯感和疑惑感,他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教育重点:

帮助孩子养成生活自主的能力。

2岁左右的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喝水进食,自己去厕所,他会反复用“不”来反抗外界的控制。此时是父母绝不能错过的放手和规定行为的好时机。

既支持孩子自主自立,同时又要教他规矩。达到这样的平衡才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

自主感没有发展起来的孩子可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因为不能胜任而有羞愧感。

给家长的建议:

1.管住自己的手,绝不能代替孩子做他们已经能够做的事情。

2.耐心地指导孩子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制定必要的行为规范,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4~6岁

孩子的发展任务是获取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他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教育重点:

创造机会让孩子养成主动性。

学龄前儿童继续发展独立性,开始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如果孩子没有主动性,不能完成想要完成的事情,会产生内疚和自责感。

如果成人讥笑孩子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他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缺乏自己开创生活的主动性,将来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

当儿童的主动感强烈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

给家长的建议:

1.让孩子参加各种室内外活动,发展爱好,鼓励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2.孩子要积极主动地做事时,千万别因为怕他做不好而阻止他。

孩子7—12岁

孩子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他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教育重点:

帮助孩子获得勤奋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继续发展自信心。如果孩子没有受到鼓励和表扬,他可能会有自卑感。孩子对事情有掌控感,对承担的工作任务充满信心,他们因此会获得“能力”的品质。

给家长的建议:

1.坚持让孩子在家里管理自己,养成主动帮助做家务的习惯。

2.支持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及其他各项活动。

3.千万别代替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免助长他的依赖和惰性。

温馨他提示:我们作为家长只有明白了孩子在不同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和了解情况,才能更好好的与孩子相处,只有了解了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教育重点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今天和宝爸宝妈们分享了十二岁以前的不同年龄段的教育重点,希望小编的分享能得到家长的认可,更希望那些年轻的宝爸宝妈能从中明白教育孩子的方法,吧孩子教育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