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经:孩子偷偷拿钱该怎么办?
有些小孩子比较调皮,因为爸爸妈妈的教育相对严厉,对零花钱的控制也比较严,所有有些孩子会有偷偷翻妈妈的钱包,或者是家里放钱的箱子,有时候会偷偷地从家里拿钱。虽说拿的钱数量不大,都是小孩子想买点小东西的零钱,但很多家长觉得从小就偷针长大会偷金。专家建议家长们不必太过紧张,且最好不要上升到“偷”这个程度,孩子一旦被予以这种看法,以后就很难改变了,且自尊受到贬低,以后也会有很大的压力。
其实孩子自己可能不把这种行为当做“偷”,有些孔乙己“窃书不算偷”的风范。小时候,很多农村的孩子都有过去别人瓜地里顺点儿瓜果的经历,回想当年,也不觉得是“偷”。
不过这种行为确实是需要改变的,当然,最好是预防为主,使孩子压根儿没有这样的念头。
一、这样的行为是有原因的
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往往是有原因的。我们首先要去分析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去理解孩子,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改变,而不是单纯去禁止。“找原因,想办法”是我解决孩子行为问题的基本思路。
比如有个一年级的孩子从家里拿钱,后来妈妈问了,原来是孩子看到同学买东西分给同学,很羡慕,想买了去分给同学。
有个六年级的孩子,平常还是挺老实的。最近放学后常和一些同学去逛逛商店。有一次妈妈发现他私自从家里拿了五十元钱,妈妈很生气着急。我建议妈妈先不要去严厉责骂孩子,而是先去尝试理解孩子这样做的原因,比如可能是一起去商店,同学都买,也分给他,他不买觉得没面子.......我估计是妈妈平常零用钱控制得比较严,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迫不得已才这样做的。妈妈听了我的建议,等孩子回家后心平气和地和他交流。妈妈告诉我:“给我的最后答案就像您说的,别的同学都买,而且都买的很多,妈妈不给零花钱,同学给他东西了,他又没给别人,只好......”
二、如何改变孩子私自拿钱的行为?
这是个二年级的女孩子,平常也比较听话乖巧。妈妈对孩子的品行举止管教得比较严,没想到孩子忍不住私自拿钱,而且说谎。
最初妈妈严格控制孩子吃糖,结果孩子偷偷吃糖,被妈妈发现后狠狠地骂了一顿,打了她两下以示惩戒,并好好讲了道理。后来,发现书包里多了很多花里胡哨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她说谎是如何如何来的,最终在询问之下承认是从妈妈钱包里私自拿钱买的。妈妈很震惊,打了她的手,让她记住!她也哭着保证,以后不会再犯了。但是没过多久,又发现了来路不明的东西,这次她还是企图以谎话蒙混过关,实在是编不下去了,才承认又私自妈妈的钱了。妈妈很生气,狠狠地骂了她一顿,并且联系老师私下和孩子谈话,提醒她。
专家评论:很多妈妈都是想通过惩戒的方式改变孩子的行为,有时可能管用,但经常不管用。比如这个例子里,妈妈批评、打骂、找老师、让孩子保证都用过了,就是不管用。而且孩子原来还算是听话乖巧的。
后来妈妈也反思自己的问题,决定给她设立零花钱,每个星期给五元钱,然后给她建立了一个小账本,教给她把每次妈妈给的零花钱和花出去的钱都记下来,零花钱可以自由支配,但是需要告诉妈妈用途。过了几个月又发现了私自拿钱!
让妈妈不明白的是,明明她有可以支配的零花钱,为什么还私自拿呢?后来孩子告诉妈妈,她怕花自己的钱,在账本上记了之后妈妈检查时会批评她乱花。私自拿妈妈的,花了就花了不用记,妈妈就发现不了。
专家评论:孩子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根源是妈妈太严格,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买东西,可能会被妈妈批评为乱花钱。所以,被逼无奈只能私自拿钱,逃避批评。
-
谈谈婴幼儿早期教育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而且在早期的教育方面其实也是有着非常大的一个隐患的,如果是没有更好的区域,帮助宝宝正规的去
-
孩子不听话 父母能打吗现在社会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了家长头痛的事情,平时大家需要注意避免对孩子进行体罚许多的孩子,有的时候不得不打,但是一时气不
-
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都有哪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留守儿童的一些生活事项,平时很多的留守儿童内心比较的孤独,思念自己的父母,还会出现叛逆心理,大
-
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的五大杀手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非常的聪明,平时大家需要注意孩子的身心保健方法,并且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儿童的健康教育问题,平时
-
如何开发培养宝宝的记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宝宝的记忆能力,培养方法,而且要注意让孩子的大脑不断地重现一些问题,这样才能开发宝宝的智力,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