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教育 > 学龄期

对孩子来说还有比成绩更重要的事情

对孩子来说还有比成绩更重要的事情

对孩子来说还有比成绩更重要的事情吗?在今天喊着素质测试的口号,而实际上却依然在进行着应试教育的模式,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宝宝有个好成绩呢?所以 对孩子来说当父母看重分数,她就特别希望自己得高分,因为良好的成绩更让父母开心,如果做不到就会觉得父母都自己特备失望,进而产生自卑,忧郁,郁郁寡欢,甚至对自己会失去信心,也许我们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给孩子带来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学习就不是唯一的,对孩子来说还有比成绩更重要的事情,一起看看:

每个孩子都想在父母面前证明自己很棒,很想与父母产生深厚的联结。

1 . 有一个可以被接纳的环境

心理需求角度来说,安全感的满足与归属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需要,也是最重要的。

有一个被接纳的环境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欢迎的,被接纳的、被认可的, 这样就会增加他们的安全感,让他们有归属感。

而这个环境中,孩子最需要的是家庭环境的接纳,其次,才是外界集体的接纳。

2. 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非学校群体

为什么是非学校群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学校的评价标准是单一的。

而非学校群体的评价标准和学校是有区别的,假设一个孩子的成绩并不出色,但他的团队合作能力非常强,那孩子在这个群体里会得到认可。

而拥有属于自己的非学校群体,也可以避免让孩子在单一评价环境里长大,孩子需要知道,自己闪光的地方和与众不同的特点。

3. 有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

随着年龄段的增加,孩子的秘密越来越多,因为他们很清楚父母的期待值,因而很多话不愿意说给父母听。

所以就需要有一个让孩子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说说他们的心里话,尤其是爸爸妈妈认为不好的地方。这样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完成独立思考和沟通表达能力的提升。

这样的环境可能不是家庭的环境,因为孩子们很在意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

4. 有自己的精神导师

孩子在6-12岁的这个年龄阶段,特别是10岁以后,他需要一个精神上的引领者。

能够陪伴孩子长大,和孩子和他一起探讨未来,探询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该如何做?能够给到孩子建议或提示。这个导师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家庭里的一个成员,也可以是专业人士。

5. 有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

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慢慢的建立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给到回应,也可以经常问孩子“为什么”,这样我们就会知道他做某一种决定的原因,甚至和他一起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6 . 有不断探索的经历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会让自己很迷茫,特别是青春期之后的孩子,会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中迷失,而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人最大的幸福,来自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实现它!

7. 有完成月度“厚”书的经历

关于“阅读”,孩子从小积累,到了五、六年级,特别是六年级以上的的时候,他们需要有这样一种阅读经历,自己要完成对一本“厚”书的阅读。让孩子有长周期的阅读经历,对孩子来说是有价值的。

8. 有指定目标、计划并实现的经历

从孩子9岁左右开始,孩子们需要有这个经历,自己制定目标或计划,并且去实现它。

对孩子来说, 最大的价值是制定目标的时候,他们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他们会去制定各种方法,从而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快乐。

而完成目标计划的过程,也可以让父母观察到孩子的状态:他是否了解自己,从而能更有效的帮助他的成长。

9. 有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

人需要与自然界有着最亲密的关系,然而现在的生活对人们与自然接触的束缚却更多了。

对于人这种生物来讲,接触大自然是特别重要的,这种亲密接触带给孩子的一是感知,感知大自然的生长与变换。二是责任,包括对动物和植物的责任。

孩子需要知道,人类,是需要对大自然负责任的。

10. 有一项喜欢、坚持的体育项目

体育和艺术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也是人情绪的发泄方式之一。体育使父母和孩子有了更多非学习类话题,会增进亲子沟通,因此可以说,体育就是快乐的源泉,让孩子拥有喜欢或坚持的体育项目,应该是在孩子6-12岁时就去挖掘的。

11. 有定期参与的活动

有定期参与的活动,会帮助每个家庭建立自己的文化。

对于孩子来说,每年定期参与一些的活动,就会变成每个家庭的文化,例如旅行、活动、比赛……这对于家庭来说特别重要  因此,有定期参与的活动,会成为家庭的文化,孩子也会知道生活中不仅仅有学习。

12 . 有自己的收藏

不管是收藏火柴皮、邮票、游戏卡、商标、芭比娃娃…… 收藏,能够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自己的爱好,建构自己的世界。

有自己的收藏,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知,我喜欢什么,在不断收集的过程中,也会建立孩子的目标感;

13 . 有动手制作的经历

孩子动手制作一个东西,锻炼的孩子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完成一个自己的作品,能够独立参与这样一个过程,这对于他成就感的满足是非常有价值的。

14 . 有接触社会的经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社会人,他们要面对的是整个社会。他们要在社会中认识自己,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会有自己的总结自己的感受。  孩子应该是社会人,然而我们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太少了。当他们真正踏入社会的时候会紧张,会不知道怎么办。

15 . 有失败的经历

通过某些事件,让孩子面对失败,或者说让孩子有失败的感受,这样会让孩子对自我认知有反思。

有很多父母比孩子更接受不了失败,有时孩子面对失败时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但父母非常在意,经常最后逃掉的都是爸爸妈妈,这样的一种逃避,是孩子成长最大的障碍。

16 . 有拒绝或被拒绝的经历

发现,父母特别害怕拒绝孩子,父母们会觉得:我怎么能拒绝他呢?我要让他自由的成长,拒绝他,孩子会不会觉得我不爱他?

当孩子没有被拒绝的经历,他的人生是非常脆弱的。其实,是父母接受不了对孩子说“不”,当说“不”的时候,父母是非常难受的,所以他拒绝对孩子说“拒绝”。

有良好的表现让父母开心,如果做不到,她的世界就没有安全感,自责自卑、焦虑忧郁。她会否定自己,不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会失去信心。

家长也许是无意的,没有意识到这些,可是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的确会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温馨提示:在小学阶段是孩子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所以,家长们不能紧盯着成绩看,而更应该想一想下面这些更重要的事情!虽然说对农村的孩子来说上好学是唯一的,最好的出路,可是龙生九子九不同,可况是人呢,并不是说每个孩子都适合读书,都适合当状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孩子来说,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养成一种好习惯,明白一个做人的道理才是最好的。